中国的地区现代化的水平分析,以2006年截面为分析对象,内容包括它们的阶段和水平等。
1、2006年中国的地区现代化的阶段
2006年中国全部34个地区都已经进入现代化轨道(表3-44)。中国内地省级地区现代化的前沿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起步期,北京已经到达第二次现代化的起步期,上海和天津已经处于从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的过渡期,浙江等7个地区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成熟期,湖北等21个地区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
2、2006年中国的地区现代化的水平
2006年有4个地区完成第一次现代化,有4个地区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有30个地区处于第一次现代化。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分组,2006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地区有3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地区有6个,达到初等发达水平的地区有22个,属于欠发达水平的地区有2个(表3-45)。
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分组,2006年中国内地省级地区中,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有6个,初等发达地区有22个,欠发达地区有3个;其中,北京和上海属于发达地区。
根据综合现代化指数分组,2006年中国内地省级地区中,中等发达地区有3个,初等发达地区有24个,欠发达地区有4个;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属于中等发达地区。
2006年北京的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城市化水平和大学普及率已经达到意大利和西班牙水平,综合现代化指数、平均预期寿命和成人识字率接近意大利和西班牙水平,人均GDP(PPP)和互联网普及率达到葡萄牙水平;2006年上海的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意大利和西班牙水平,平均预期寿命和成人识字率接近意大利和西班牙水平,综合现代化指数、人均GDP(PPP)和大学普及率达到葡萄牙水平;但北京和上海的人均GDP、人均GDP(PPP)和互联网普及率都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表3-46)。由此可见,2006年中国部分地区的部分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欧洲比较发达国家的水平。
3、2006年中国内地的地区现代化的地区差距
2006年,中国内地的地区现代化的地区差距比较明显。地区差距比较大的指标有:人均GDP、人均GDP(PPP)、大学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城市化水平和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等;其中,人均GDP、人均GDP(PPP)、大学普及率和互联网普及率的相对差距超过5倍(表3-47)。
4、2006年中国内地的地区现代化的国际差距
2006年中国内地的地区现代化的国际差距同样非常明显(表3-48)。例如,中国内地地区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比较大的指标有:人均GDP、人均GDP(PPP)、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大学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和城市化水平等;中国内地地区与世界平均值的差距比较大的指标有:人均GDP、人均GDP(PPP)、第一次现代化程度、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互联网普及率、城市化水平和大学普及率等。中国内地地区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的最大差距约为34957美元,最小差距约为28297美元。
5、2006年中国内地的地区现代化的国际追赶
如果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水平分组,2006年中国内地省级地区中,浙江、辽宁和江苏从初等发达地区晋级中等发达地区,广东等22个地区进入初等发达地区。2006年北京和上海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分别为93和84分,比2005年都有所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
如果根据综合现代化水平分组,2006年中国内地省级地区分组与2005年相比没有变化。如果按照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变化,与2005年相比,海南从第一次现代化起步期已进入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2000年到2006年,中国内地31个地区综合现代化水平都提高了。
6、2006年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地区现代化水平
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现代化水平处在中国地区的前列。港澳台地区的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都已经达到100%,并且都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其中,香港和澳门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期,台湾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起步期。
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水平分组,2006年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第二次现代化指数达到或超过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台湾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数值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组的水平。2006年澳门综合现代化指数的数值达到发达国家组的水平。(摘自: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 何传启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