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坚持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围绕着公司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对技术的需求,公司与有关大学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联合攻关,依托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项目和公司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重点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并强力推向工程化和产业化,使公司主导产品氧化铝和电解铝的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铝加工产品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年来,公司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技术企业“产学研”联合研发的科技项目达200余项。
第四,建立科技发展长效机制,奖励产学研优秀合作者。公司建立并实施了促进公司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科技决策、科技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奖励等方面给予了制度上的保障。公司实行了首席工程师制,首批选拔聘用了13名首席工程师。公司建立了科技奖励体系,对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科技标兵等实行奖励,如公司召开的2次科技大会,科技奖励累计达到近1000万元,尤其是对6名优秀科技合作者,公司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并给予每人10万元的奖励,其中中南大学3人,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1人,国外合作者2人。
2009-04-27 16:18:22
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公司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巨大挑战,公司正在全力采取各项措施积极应对,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一项有效的重要措施,已经在公司积极的实施当中。同时,我们一批对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降本增效重要产学研科技项目也在加快研发之中。这里包括我们和中南合作前瞻性的课题,像电解铝、轻工等等开发。公司科技工作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创建生产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以科学的发展理念、良好的发展业绩、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谢谢大家。
2009-04-27 16:18:35
中铝通过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密切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基层听到有一位企业的老总说产学研结合让我们不怕金融危机,我想一句朴素的话从侧面反映了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成效。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只请了四位嘉宾来介绍情况,我们国家许多高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也有着深刻的体会。会后我们会在教育部的门户网站上推出一个相关的专题,里面还会提供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下面我们把时间留给各位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提问。
2009-04-27 16:18:51
第一个问题,刚才提到高校派出科技人员到企业帮助企业自主创新,请问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大概人数规模、人事关系等等。第二个问题,高校把自己的图书资料向企业开放,具体措施是什么,以什么样的形式向企业开放,比如企业可以去查还是怎样?
2009-04-27 16:19:03
对于你提的两个问题我简单介绍一下。第一个问题,鼓励高校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其实这项工作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探索,最近有一种方式在社会上也形成了这方面的共识,向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这项工作我们是从2008年开始做。像派特派员,实际上源自于农业,原来向农村派遣农业科技特派员,后来演化到向工业和企业,以及相关的行业延伸。2008年我们在广东做了一些试点,2009年我们准备大力推广。今天上午在广东有一个向企业派特派员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我本来应该去的,但是因为今天部里也有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我没能去。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2009年将向广东有关企业派遣104所高校的1056名科技人员,应该说从规模和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从政策方面,我们主要要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解决这些人的后顾之忧,有的担心去企业以后,再回到学校,在教学、科研或者带学生方面受到影响,这方面我们要处理好,比如有关的科研,实际上他在跟企业合作的时候结合他的科研进行的。同时,我们鼓励到企业的这些特派员,每人带1-2个助理,就是把学生的培养跟服务企业结合起来。另外,从工资待遇来说,在为企业服务当中,如何通过和企业的合作争取一些企业的支持,这要根据具体的合作有关。
2009-04-27 16:19:18
第二,我们通过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到企业去服务,通过国家项目,包括部门的项目给予支持,也就是说,鼓励他带着项目和企业合作,这方面我们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政府共同出台了《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教育部科技司、人事司、科技部相关司、广东省科技厅、省部产学研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指导小组,制定配套政策,建立考核机制,确保派出的高校科技特派员在职务、工资、福利待遇、岗位等方面保持不变。职务晋升和岗位变动与派出高校在职人员一样进行。
第三,这批科技人员回到学校后,在同等条件下,根据贡献大小给予优先考虑和高度的重视。
第二个问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那么多,我们有那么的人力资源、图书资源,怎么向企业开放。我们一直在往这方面鼓励大家,只不过在金融危机之前我们是点对点的做,现在我们要面对面的做。比如一方面将现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拿出来,供企业和科研院所共享,提供检测、人员培训等相关服务。
2009-04-27 16:20:05
我们现在鼓励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要面向国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放。实际上,无序开放会带来学校相关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还有一些相关的费用支出问题,我们现在积极的研究。因为这种开放从我们目前倡导的是免费或少收费用的的开放方式,但这有一个过程,因为我们高校资源首先是要保证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承担的科研任务,同时兼顾到行业、地方、企业的发展。总之这个开放是一个必然的,而且要逐渐的向更大的范围、更深次的开放。
2009-04-27 16:20:19
我想请问两个问题。第一,请问武司长,我看到手上拿到的资料上说我们全国理工类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数39.2万人,这个人数指的是老师、教授、研究生?如果是老师的话,占整个教授、老师的比例多大?第二,高校创新人才队伍如果按照“211”重点高校和地方高校来区别的话,他们的人才状况是什么样的?请您介绍一下。第二,请问两位校长,在近几天,在中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演讲的时候曾经说,大学是社会的良心,必须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不该热衷于办公司挣钱,他认为有一些老师盲目现在忙于做课题、做科研而耽误了教学。教育部也曾经要求教授、著名专家应该专注在学科本身,有人担心科研分散了老师的教学精力,请问两位校长在您的学校存不存在这种情况,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2009-04-27 16:20:34
我们给大家提供的材料里是我们最新统计的数据,截至到2008年底,全国高校理工农医领域科技活动人员是39.2万,其中研发人员是33.5万。这个数字是不包括在校生的,就是指我们的教师队伍当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我们还有一个数字,在校的研究生是128万。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这39.2万人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数量,很抱歉,我们没有做这方面的统计。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数字,我们这30多万的高校R&D人员占到全国的人员总数大概是15%左右,因为2008年全国数字没有拿到,我们只有2007年大概的数据。
关于高水平大学建设,这对整个高校科技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面也包括如何通过科研项目和科技活动培养高层次人才,真正使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后继有人,使得学校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为国家作贡献的能力有一个大的发展,对科研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
2009-04-27 16:20:53
教学和科研是研究性大学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怎么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但是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科研活动是人才培养,培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科研活动并不是跟人才培养、跟课堂教育是对立的,是可以结合得很好的。
第二,具体操作当中,随着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置分量越来越重,大学承担的科研项目确实越来越多,我们相当一部分教授、老师在参加科研任务过程当中,他们承担任务越来越重,在这样条件下,怎么样保障好教学,这是需要从管理上进一步研究,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措施,就是国家五部委已经出台的一个政策,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允许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从科研任务中来吸收优秀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做科研项目的助理,这是在大学科研队伍当中一个新的渠道,可以培养吸收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和研究生加入科研队伍当中来,有助于形成一定规模的专职科研队伍,这样的话,有助于改进我们现在大学人事管理制度,也有助于缓解教学和科研的一个矛盾。因为有这样一支专职科研队伍,并且持续不断的进行,可以保证我们的教授尽好我们自己的职责,上好课,同时不耽误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的科研任务,因为有一支专职的人员来源。在国外研究性大学通过科研项目聘任专职的科研队伍人数可以超过学校的在职教职人员的数字。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2009-04-27 16:21:37
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对研究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就本科生来讲,也有很多例子说明,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对本科专业的提升调整也是非常重要,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浙江大学能源学科,经过几年不断探索,现在设立一个专业,就是本科专业,把能源和环境二方面人才培养全面合作,紧密结合起来。这具有针对性的。
2009-04-27 16:21:53
我想请问武贵龙司长,刚才北京报记者说到科研人员到企业当中,当时我们问过目前我们国家出台要吸纳应届毕业生到科研项目当中来,现在大概全国有多少家科研单位?确定了要吸纳多少毕业生,相关政策是什么?第二,请问川大和浙大领导,两个学校确定的人数是多少?另外对于本校和外校的毕业生有没有什么比如厚此薄彼的现象。
2009-04-27 16:2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