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下午2:00在社科博源宾馆8层学术报告厅召开“2009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社会学所研究员、“三农”问题研究专家陆学艺,就业问题研究专家陈光金等将做精彩主题发言,解读中国社会形势并预测2009年社会热点。中国网现场直播。
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界的朋友们,女士、先生们,大家下午好!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暨《社会蓝皮书》发布会现在开始。
记得本月2日,我们在社科院报告厅发布了2009年《经济蓝皮书》,在那次会议上我预告过在今天将会举行《社会蓝皮书》的发布。今年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经济问题可以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解读,也可以从社会学家的角度来解读。
2008-12-15 13:57:42 谢寿光:
尤其是最近随着影响力度的加深,在就业问题上可能成为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学家能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积极深入的研究,应当说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今年的《社会蓝皮书》是社会形势分析课题组长期追踪,尤其是针对今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形势所形成的研究报告,今天大家拿到的都是同一时间向大家发布的。
今天下午,我们非常隆重地邀请到课题组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社会蓝皮书》的主编、副主编和相关专家,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首先我向大家介绍这几位嘉宾。第一位是《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学会的名誉会长、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教授。
2008-12-15 13:59:15 谢寿光:
今天我们还隆重地邀请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来加入社会形势的分析和预测,他们也提供了报告。今天下午出席的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凯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室李炜主任。他们将会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蓝皮书》进行解读,同时对有关金融危机所深刻影响的社会各方面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下面有请《社会蓝皮书》主编,09年《社会蓝皮书》主报告者李培林教授做当前中国社会形势的总体报告。大家欢迎!
2008-12-15 14:00:50 李培林:
今年是我们第十七次进行连续发布社会形势的分析报告。今年的情况,第一个是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所以我们对于社会形势的分析应当和经济分析是紧密相连的。2008年,从目前来看,预计GDP增长大概能够达到9.5%左右。今年对经济的影响有几个特殊的因素,一个是雪灾,第二个是奥运会后的影响,第三个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周期的影响。
2008-12-15 14:01:57 李培林:
一直到上半年,我们认为主要是前两个因素的影响,没有想到后面的因素在近期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现在来看,由于发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全国在年初遇到的冰雪灾害、赈灾,以及暴风雨等因素的影响,使今年全国因赈灾、雪灾、冰灾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万亿。最初我们对四川汶川灾害的估计只有4千亿,但最终的评估翻了一番,达到了8千多亿。但是这样的损失主要是存量财富的损失,当然由于地震灾害也造成了一些企业的停产。但是总的来讲,由于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不算高,而且主要是存量的损失,所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根本性的。
2008-12-15 14:03:26 李培林:
除此之外,就是奥运会后的影响。所谓奥运会后的影响,大家知道在亚洲只有3个国家举行过奥运会,1964年东京奥运会,当年日本GDP增长11.2%,4年下滑到5.7%。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当年的GDP增长率达到10.5%,但是第二年下滑到6.1%。所以这被很多学者称为是“奥运会后的效益”。当然这两次奥运会也成为这些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举行奥运会,大家有很大的期望,认为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但是由此也有担心关于奥运会后的问题。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16天以后,使整个希腊背上了10年的债务。最近希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骚乱事件,这些事件和财政的债务有一定的关系。
2008-12-15 14:05:20 李培林:
北京的奥运会有很大的差异,2002年—2007年,北京年均用于奥运会的投入不到每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北京奥运工程竣工面积71万多平方米,也只相当于2007年全国房屋平均面积0.01%。由于中国是一个庞大经济体,而北京、天津与河北省经济总量分别仅占中国GDP和工业总产值的11%和10%,所以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像其他国家那么大。
比如汉城当年举行奥运会的时候,汉城的GDP占全国50%以上。但是我们没有想到,随后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这个影响日益加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GDP的增长大体经历了三次高峰增长周期,一次是83、84、85年,第二次是92、93、94年,但是过去的两次增长的规律都是大起大幅。从2003年以后,GDP增长重新达到了10%以上,而且2003—2007年,连续五年在10%以上的增长率高速运行。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出现过的一次长达5年的高速增长周期。
2008-12-15 14:07:08 李培林:
所以在2007年初的时候,一些学者产生了乐观情绪,认为我们新的增长周期可能会延续十年到二十年。但是2007年显示了全球化对中国产生的深刻影响,GDP的增长现在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2007年终的时候,还感觉到虽然增长率下滑,但是最多只能掉到10.5。但是现在来看,大概会掉到9.5%。也就是说,在一年当中,GDP的增长率下降2个多百分点,这是近十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的。
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中国经济发生的自身的周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金融危机,由于周期的影响,2008年的GDP增长也是略有下降的,而且这种周期影响从5月份开始,年中的时候已经显示出来的。比如说1—5月份的时候,我们发现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就是我们的发动机的几个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天津,GDP增长率都已经掉到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后10名。虽然也有一些省份,像内蒙古在前五个月GDP增长高达28%,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在全国占的总量比例不是那么大,所以部分起到一个发动机的作用。特别是上海,当上海跌破全国GDP增长率的平均水平时,这是16年没有出现过的。所以这几个因素都决定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是一个波动比较大的年份。
2008-12-15 14:09:41 李培林: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物价。年初的时候,我们没有担心物价的因素,当时提出来要防止经济过热,要防止物价出现通货膨胀。在年中的时候提出要保增长,但是同时要控制物价的增长。但是近期来看,物价下降的速度非常快。比如说CPI,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到11月份只增长了2.4%,所以明年恐怕不是防止通胀的问题,而是是否需要防止通缩的问题。
所以今年很多的因素的变化都是大起大落,非常难以预料的。包括油价在7月份高达147美元一桶,现在已经跌破了40美元。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所以关于物价,我们在5到7月份,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居民认为今年最严重的问题是物价问题,但是到现在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个方面,就是粮食大丰收稳定了社会。今年国际粮食价格曾一度骤然攀升,所以国际粮食市场动荡的情况对我国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今年是气候条件比较好,主要还是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特别是粮食的直补、种子的补贴,这些都促进了粮食的生产。所以今年粮食连续实现了5年的增长,特别是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有望达到5.15亿吨,这样就可能超过了1998年和2007年达到的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对确保国家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当然现在国家很注意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防止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发生。
2008-12-15 14:16:47 李培林:
第三个方面,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继续增长。今年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可以达到增长7%左右。但是城镇的收入增长水平比去年增长率下滑了一半。今年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它可能是20多年来首次出现农民的收入增长率和城镇的增长率差不多的状况,都在7%左右。因为过去城镇的收入增长要快于农村收入增长4、5个百分点。
现在唯一没有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数据,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在来看,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增长20%左右。大家会看到,其他曲线今年都是大幅度的大起大落,但是社会消费品总额一直到11月份还是同比增长20.8%。这也说明包括在金融危机以前,中央已经采取了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初步显露了成果。
2008-12-15 14:19:09 李培林:
第四个方面,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大家知道,十七大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说这是继取消农业税以后,对农村政策方面采取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近两年来,在这个方面,我们在加速地推进。一个是低保,今年全国最低生活保障在城镇当中覆盖了2300万人,这个数据近5年没有太大变化,平均的标准每人每月200元左右。但是比较大的是农村低保,这几年覆盖人数快速增加,今年预计全年会增加到4000万人口,保障标准是每月人均80元左右。
今年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到全国98%的县市区,受保障的农民超过了8亿。还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试点今年新增229个城市,已经覆盖人口7000多万人,到明年,这个政策就可以覆盖到全国600多个城市。城市职工的医疗保险基本覆盖面也在扩大,参保人数接近2亿人。
2008-12-15 14:21:36 李培林:
第三,农村养老制度在积极地探索。北京、江苏、山西等25个省市区,有300多个县现在在自行开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已经有760万农民参保。2008年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调整的第四年,也就是说,中央计划要连续6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的工资标准。这包括了前三年和新三年,今年是新三年调整的第一年。全国将会有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从这次调整中得到实惠。
另外,教育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们知道,继在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以后,2008年秋季,在全国又开始免除城市的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全国已经有2800多万中小学生,每年一年可免交190元到350元不等的费用。另外,今年对农民工的子女教育也规定了,可以在留入地,由公办学校承担他们的教育义务。第三,为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新机制,中央拨出了专门的款项,来保证使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增长费用的机制长期的持续。另外,从2007年到2008年,我们已经有5个省市试点进行助学贷款,现在已经有11万多学生获得了贷款资助。
2008-12-15 14:23:29 李培林:
第六个方面,今年比较明显的新现象就是公民社会发展很快,公民意识显著增强。一是到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38.2万人,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概念基本融合。38.2万个民间组织当中,社团组织是20多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万个,还有基金会1300多个,这比去年增幅大概有6%。
另外,工会组织发布迅速。全国工会人员总数达到近2亿人,连续四年净增1600多万人。全国职工入会率达到了71.4%,农民工参加工会的差不多有6000多万人。外资企业和内资私营企业工会的组建会分别达到了73.6%和69.1%。
另外,在2008年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当中,全国参与各种抗震救灾的志愿者总数超过1千万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7万名志愿者直接为奥运会提供服务,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城市志愿服务,100多万社会志愿者在北京全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这些服务使中国的公民社会逐步在成长。
2008-12-15 14:26:15 李培林:
第七个方面,这次国际危机和经济形势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现在比较明显的,一是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大家知道,最近几年在经过高速增长这一波周期,财政已经连续每年增长20%、30%。但是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下滑趋势更加明显,现在已经出现了全国性的财政收入的负增长,有一些城市,比如上海负增长比较大。因为中国的财政结构比较复杂,这还指的是预算内的财政状况。除此之外,在各地政府可支配资金里面还有预算外的财政收入,以及当时有一部分城市里面,土地出让金还没有纳入到财政中。所以政府可支配财力的下降会造成影响,因为我们现在要扩大内需,各方面都需要财力,所以这会在扩大内需方面产生财政上的约束。
2008-12-15 14:29:12 李培林:
第二,对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今年居民收入增长率达到7%,但是这比去年下滑了一半左右。所以当股市、房市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进一步刺激了居民靠储蓄来规避风险的行为趋向。尽管银行利率在不断下降,但是目前储蓄仍然在快速增长。这样一来,对于居民的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对就业的影响。现在看来,这次金融危机传导的方式在国内和美国的方向完全不一样。美国是从虚拟经济开始向实体经济传导,但是中国首先在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在实体经济方面产生后果,然后再进一步向虚拟经济,同时向消费领域、社会领域进行传导。
在就业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首先是对广大农民工,现在已经有四百万的农民工已经提前返回农村。但是现在多数的调查表明,他们并没有完全回到原来居住的村落当中,因为现在农民工相当一部分是80后出生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所以现在很多在当地的小城镇、小城市打散工,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帮助这一部分人度过当前的困难时期。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大学生今年毕业560万左右,但是估计到年底的时候,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所以这两个群体是在当前需要特殊采取措施的群体。
2008-12-15 14:31:14 李培林:
第四,社会保障的影响。我们知道,在现在的财政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社会保障的领域,但是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的发展规律不一样,经济增长是一个周期性的波动而社会保障支出是一个刚性的增长。哪怕是在经济社会不好的时候,社会保障不可能往下降,还是要继续涨,而且我们现在还要靠内需来支撑经济增长,所以社会保障的投入要继续加大。应当说,由于财力的影响,对社会保障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在提高标准方面,由于财力影响,在当前的情况下受到很多影响。
2008-12-15 14:33:52 李培林:
第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想缩小差距,而且我们也提出要逐步扭转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的目标,但是现实当中,这个差距还在扩大。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首先受到打击的还是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的群体。所以这样有可能使收入分配状况在很多方面带来进一步的恶化。这些情况我们还在观察,现在发生的情况比我们原来预料的要严重得多,而且这个情况每个小时都在继续发展着变化。中央现在投入4万亿拯救经济,振兴整个社会,但是要配合这样大规模的投资,更多地是要在社会方面培育社会渡过难关的力量,以及稳定大家的信心。
2008-12-15 14:35:58 李培林:
最后,现在对社会影响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股市、房市的问题。股市已经从去年的6000多点跌到现在的1000多点,但是现在房价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波动。我们希望在这个方面不要出现大的问题,一旦房市出现危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大量的住房,包括房地产商的投资,以及居民购买住房的分期贷款和分期付款都有赖于住房价格的相对稳定。如果一旦住房市场出现问题,会使危机迅速向金融产业传导。
2008-12-15 14:37:05 李培林:
所以从明年发展的可能情况来看,一个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明显的放缓。我们估计明年的增长速度可能达到8%左右。另外,启动内需成为新的要点。现在出口一直到2007年,我们说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是投资、出口和国内消费,现在在出口方面,去年整个进出口总额占经济增长的7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这和其他的经济大国差距是非常之大的。但是明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可能会跌到底点,所以如果进口进一步下滑,我们只能大规模依靠扩大内需来维持中国。因为中国是13亿人口,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快速提升的时期,所以经济速度如果不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
2008-12-15 14:38:00 李培林:
第三,我们要注意到在保增长的同时,中央也提出要调结构,所以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当逐步的实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使我国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便为我们未来的的经济增长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另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因为农民工和大学生都是在就业方面受影响比较大的群体,但是大学生由于生长在城市当中,大学生身后还有家长,这些家长对子女的投入希望有一个预期,所以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希望积极地提出一些政策,来稳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008-12-15 14:40:15 李培林:
另外,社会保障只能谨慎地扩大,社会保障只能够升,不能降。所以如果使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有太大的压力的时候,我们对下一步的增长会造成一定的约束。另外,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加迫切。在当前的情况下,当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的时候,在这方面更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处理好和谐发展和和谐稳定的关系。
最后,在今年这样一个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明年将迎来建国60年的大庆,这会成为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的热点。我就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8-12-15 14:41:37 谢寿光:
感谢李培林所长对08年的社会形势和09年的社会形势做了预测。总的情况看,08年尽管我们经历了大起大落,但是从社会面上看,还是有很多好的因素在帮助着社会。尤其大家更关注的是农村的社会形势,下面有请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陆学艺教授就08年农村社会形势和09年农村社会形势做一个分析和预测。大家欢迎!
2008-12-15 14:42:19 陆学艺:
前不久,中央开的会议对08年的定义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蓝皮书也是这么说的,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个定位很恰当。刚才李培林教授已经把总体的形势做了一个说明,我就中国农村08年的形势做一些说明。
说它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也好,基本点也好,大家知道08年10月份开了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开以前就说这个会专门讨论三农问题。那几天,我接到了国内外媒体的询问,说为什么在长时期出现这样一个金融风暴或者金融海啸,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还要考虑农村问题,考虑三农问题?我给他们做了一个回答,我说这真是中国应该在金融危机以后,来办好中国的事业,从长远上、战略上出手。
2008-12-15 14:43:10 陆学艺:
为什么这么说?总的来说,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但是农民还是大头,农业从GDP来看占11%,它是一个稳定的产业。所以我们说农业好了,农村稳了,农民安定了,社会就好了。在全社会来说,中国今年整体还是好的。
我想从农业上说。2008年,中国的农村有三件大事:第一,中国林业集体对产权进行了林权改革。这个改革已经进行了试点,在江西、福建试点了2、3年,取得了进展。今年上半年,中央领导去考察了江西的林改,而且肯定了这个说法。在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开了会,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下达了在全国推行林地改革的意见,全国现在大部分省区正在开展。这件事情对今后的农村发展是非同小可的。
2008-12-15 14:45:12 陆学艺:
中国有18亿亩地,但是林地有43亿亩,其中的70%以上在80年代已经分下去了。分下来以后山区耕地很少,但是林地很大。这次我到山西调查,山区的老百姓,贫困县70%在山区,就是因为老百姓没有把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这次中央把林权改革重新发布下去,它的承包期是70年,而且承包以后,权益主要归林农。如果一家有50亩地,有了证以后,可以转让、转包、出卖、抵押,有几个方面的利益。而且每个县成立林权调研所。所以凡是改革过的地方,这几年林地的经营做起来了,树木成长很快,所以效益起来了。但是林业是长期的,大家要看到的好处要在今后。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到江西、福建考察,这方面对我们今后若干年农村的变化可以起很大作用。
第二点,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我看到的文件来说,这次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正好是在30年前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另一个起点。如果说那是我们农村改革起点的话,这一次可以说是今后二、三十年农村发展的新起点。为什么这么说?我讲三点。
2008-12-15 14:46:54 陆学艺:
第一,这个文件明确了农村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者没有解决好的病根找到了。这个文件明确提出来了。因为2000年有一个相关数据,表明农民真苦、农村真穷。讲了八年以后,这次三中全会的文件专门讲,农业仍然很脆弱,农村仍然很落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为什么花了这么多力气总是做不好?我想这次的文件讲出来了,就是说三农问题的本质是体制问题、结构问题。我说一个数据。第一,2007年,GDP里面农业占的比例是11.3%,07年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才28个百分点。另外,要55.1%的人去分这一点财富,农民当然穷了。所以不改变这个政策,不改变这个结构,三农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每年花了这么大的力气,用来改革。
为什么要转移结构?这里面有一个体制问题。第二个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土地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等等这些体制都是卡住农民,不让他动。所以这次中央文件第一次这么明确地说,中国的三农问题的症结是城乡二元,而且明确地说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2008-12-15 14:48:59 陆学艺:
我们现在可以这么说,现在都是城乡一体的。我有一篇文章叫《城乡二元结构》,城乡是一个国家两种政策。城市居民是一种政策,对农民是另一种政策。现在可以这么说,城市里面工业二、三产业里面,基本已经出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农村基本上不是。所以要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实现城乡一体。这次的文件专门讲,办法就是实现城乡统筹,经济社会统筹的办法来解决。过去是重城市、轻农村,这个要改变。所以这是这次文件讲述的。如果按照这个文件做,若干年以后,农村问题会得到改革,但是媒体没有很好的宣传这次会议好的方面。
农村的第三个亮点,08年有大地震,有南方的冰雪灾害,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08年实际在改革开放以后是第四个大丰收年。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这是第四个,第一是在1984年,粮食、棉花产量在增长;第二是在1991年;第三个丰收年是1996年,粮食超过1万亿斤。到今年又出现第四个大丰收年。这个大丰收年我不光是指粮食丰收,还有棉花丰收、白菜也丰收。可以这么说,只要哪年雨水多,中国一定大丰收。
2008-12-15 14:50:45 陆学艺:
另一方面,百姓有了丰收,所以今年全国都是丰收。而且我们前几年总是说,粮食连续丰收4年。1996年,全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到10061亿斤,去年粮食连续丰收4年了,10031亿斤,还没有达到1996年的水平。报纸天天说粮食丰收4年了,那是恢复性的增长。
我说一些数据,98年最高。在1998年丰收了10211亿斤,去年我们丰收了4年,99年以后连续掉了5年,到03年已经掉到了91年的水平,所以中央就免了农村的农业税,这样慢慢缓和过来。但是真正缓的是今年,一直缓到07年,粮食是10030亿斤,现在农民还没有消息,但是肯定要超过04年。
所以不光是粮食丰收,其他也在丰收。这个事情对中国整个经济很好的支持,现在国家准备提高社会价格,但是粮食在降价。所以今年在这方面,现在统计局和粮食部门正在做同步的数据,等数据出来大家会看到。
2008-12-15 14:56:39 陆学艺:
另外,一个是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一些影响,我们是一个全球化的国家。但是我想对中国的影响不像有一些分析文章说的那么严重,因为中国是一个不平等,各个地区都不平等的国家,但是它是一个大国,我们的总人口比人家欧洲多。据我了解,广东、浙江、福建、上海、北京这些大的城市是相当严峻的,但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没有太大影响。而且我在中部地区调查,中部一个省情况还不错。
我在安徽看一个副省长,我问他们的情况怎么样。他说我们原来要变工业大省,现在我们还是农业大省,今年农业丰收了,今年的日子不错。第二,我们是一个资源大省,我们前不久出了政策要变成制造业大省。第三,我们的规划要做外向型省,现在还是内向的,所以我们的出口没有多少,所以压力不大。所以中国有些方面情况很好。
我们到江苏的苏南参加会议,在那里了解到苏南和浙江、广东不一样。比如去的昆山等地方,今年出口都还不错,其他的一些企业也很好。所以总体的情况,一方面要看到严峻,另一方面亮点也很多。
谢谢大家!
2008-12-15 15:07:21 谢寿光:
感谢陆学艺研究员,他对农村好的形势方面做了介绍。温家宝总理说信心、信心,还是信心,我相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还是能给中国的广大人民增强很多信心的,因为这里面不光是社科院学者自己说的,在经济蓝皮书发布的时候大家也都在说,这些有待于时间去检验。现在就业问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课题组专门做了专题的调研,而且有很多一手的资料。下面有请陈光金博士对2008年的就业形势做一个专题报告。
2008-12-15 15:09:51 陈光金:
就业是民生之本,所以我们的报告每年就业都是重头问题。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向大家报告我们所了解的08年全国劳动就业的总体形势,第二是分析08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报告一下对07年毕业大学生就业大型调查的重要结果,最后是谈谈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的劳动关系变化。所以我们讲劳动就业,不能仅仅局限于有几个人进入劳动市场就业,还要看看他们是怎么就业的。
第一,总体的就业形势。我们认为总的情况是一句老话,就是08年的就业形势比较平稳。其中有几个数据做支撑,首先是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登记失业率可以控制在4.5%左右。如果我们考虑农民工的失业情况,做调查时大概会是登记失业人数的2倍,但是肯定要比所谓登记失业率要高。总体来讲,情况还可以。
2008-12-15 15:10:57 陈光金:
第二个就是劳动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没有改变。我们前年有的学者提出来,明年是劳动率无限供应期的一年,但是现在的情况恐怕难以实现。从今年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在劳动市场招收的各类人员是474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人是490万人。这样招聘人数少于求职的人数,就是一个人只有0.97个岗位。二、与2007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求职人数和用人市场有所下降,各下降5.5%,和2.6%。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用人需求的下降幅度大于用人的幅度。为什么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数比需要有所下降,可能这里问题比较复杂。
第三,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在地域上出现了差异。我们分地区看,在东部的劳动力市场中,前三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都在减少。中部地区是呈现两增长的趋势,求职人数和需求人数都在增长,但是增长率不是很大,需求率增长3%,求职率增长5%,这也可以反应出中部的求职形势比较紧张。在西部地区出现反向的增长变化,整个劳动力市场都在增长,需求增长率是9%,供应是6%。
2008-12-15 15:12:19 陈光金:
我们知道东部地区是劳动就业的主战场,新增的都是在东部地区进行消化,就是东部地区内部的变化也存在着差异。中部地区有几个主要的劳动力市场市场,一个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个是环渤海地区,还有闽东南地区,这三个地区变化各有不同。长三角地区是需求减少,供职减少。环渤海地区同样是下降的趋势,就是需求量和供给量有所下降,但是供给量总量下降更多一些,幅度大一些。闽东南地区则是反过来的情况,珠三角地区是需求在增加,但是供给在下降。前三季度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第三季度珠三角地区已经出现了问题,实际上当时是很多企业原来的用人不足,所以当时从珠三角地区看,一个特点就是倒闭企业的工人出去以后外面就有很多的招聘的地方,所以变成了反向的变化。所以金融危机、其他因素,对就业的形势的影响非常复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结果。
2008-12-15 15:13:55 陈光金:
第四句话,08年全国就业压力,有五个方面,一个是大专院校毕业生为主体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第二,重大自然灾害导致一些企业停产、停业和个体工商户歇业,减少了就业岗位。第三,在国际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外需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至少在年中的时候,有近7万家出口导向型中小型企业倒闭。企业倒闭,从总体来讲,中国的企业总数还是增长的。不是因为这些企业倒闭了,所以企业总量下降了,不是的。从工商总局了解的情况是,今年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仍然增长2%。第四,为了节省减排,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关闭。另外08年还是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最后一年。所以大体上对就业产生了比较突出的压力,也不是所有压力都来自这五个方面,但这五个方面是最主要的。
2008-12-15 15:16:29 陈光金:
总供给增加,结构性短缺问题继续存在,结构性短缺的格局没有改变,也就是我们的劳动力素质还不能够跟上经济发展对一定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这需要我们在教育方面加大培训和力度。比如技术稳定方面,求职倍率在1.5左右,高级一点的更高。但是没有竞争的就业率比较低,应该在0.8左右。过剩的还是低素质劳动力,短缺的是高素质、高技术劳动力,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局面继续存在。
整个十一五期间,劳动供给总量的趋势还要继续维持下去。根据我们的预测,全国每年人均净增800—1000万人,再加上农村需要转移的富裕劳动力,城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会维持在2000万人以上,有的人说是2400万人。劳动力净增长可能到2014年左右才能停止。我们这里有一张图,保守一点的,按照目前的形势预测,我们认为人口增加有所调整的情况下,这是劳动力力人口增长变化趋势,04年是一个点,04年以前是一个负增长。
2008-12-15 15:17:48 陈光金:
按照目前的现状,到2010年的时候,劳动力净增长还是5%、6%,这样劳动力净增还会维持在十一五期间。从需求来看,我们要保持经济增长9%,按照目前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大概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能够创造80万到100万个就业岗位。所以这样一来,我们最多能够安排1200万人,加上自然补充,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然在800万人以上,更高一点的在1200万人,这个局势至少会维持到21世纪中期。
第二个方面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继续趋紧。到8月份,估计实现实际就业是70%,可能还没有这么高。到年底,可能会有150万大学生不能实现就业。这里有三个原因,第一,高校毕业生毕业规模在扩大,导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第二,07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的有很多,所以对08年毕业生形成空间挤压。第三,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是影响他们就业的因素。这是最近四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增长情况,大家可以看到从06年的413万,增长到09年的611万,这对经济增长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2008-12-15 15:19:43 陈光金:
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一定的时间模式与结构性特征。根据今年上半年对07年高校毕业生22万多人在几个城市的考察。这个调查揭示了一些特点。第一,毕业时的就业率比实际低,但是半年以后实际就业率上升到85%左右。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几个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自主创业型就业极少,只有1.2%。专业与职业相关占多数,但专业不对口的也超过1/4。尚未找到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仍在寻找工作。大家可以看到没有工作,也没有准备读研的大概占到2.2%。如果今年也有这个比例,500多万的大学生里面可能有13万人会变成没有工业,有工作、与专业无关的占28.6%,有工作,与专业有关占55.1%。
总的来讲,大学生的失业率是12%多,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所以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是比较大的问题。
2008-12-15 15:21:03 陈光金:
不同类型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同。我们可以看一下,毕业生就业率分三类,211工程高校,非211工程普通高校,和高职与专科学校。211工程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大概是88%,非211工程是59%,职校和专科院校是43%。但是半年以后,都有一个增长,尤其是职校和专科学校增长的比较多,但还是以211工程的高校就业率为最高,达到94%。这是高校的情况。从外语类和外贸类的学校来看,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基本排前10名。
第二,从专业来看,毕业生所学专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与国民经济的行业和职业相关性越强,薪水越高。另外热门专业毕业生失业较严重,冷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好。就业率最低的主要是两大领域,一是技术领域,二是生命科学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和农学。这是就业十个最热门的专业,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法学、工商管理、科学技术等等。
2008-12-15 15:23:10 陈光金:
第七个方面,从就业单位的类型来看,非公有制就业单位已经成为吸纳高校生的主体。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和个体户解决的本科就业生和高职专科毕业生的人数比较高,加上外商和中外合资企业占了70%左右。从企业规模来讲,目前中小企业也开始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力量,300人以下的企业吸收了48%的应届毕业生。分地区来看,东部是高校毕业生的主体,吸纳了全部高校毕业生的61.3%,中西部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只能为当地毕业的大学生提供28.9%的就业岗位,表明人才继续向东部集中。最后,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高就业率专业的毕业生工薪相对较高,低就业率的专业的毕业生工薪形势不容乐观。
2008-12-15 15:24:41 陈光金:
另外,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动关系状况的变化。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中国劳动关系的调节产生了显著成效。年初以来,有几项法律帮助实施。一个是新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企业职工带薪休假实施办法,这些条率都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劳工权益保护。当然同时,也对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保护。
这些法律实施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基本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所提高。根据人力资源部的调查,上半年达到了90%到96%,与去年年底相比,上升了3.8个百分点。我们的调查没有这么高,我们最近还完成了企业的调查,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可能没有那么高。
劳动争议显著增加,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面临磨合期的考验。首先上半年,一些地方仲裁机关的劳动争议受理案件和立案件数一般在30%—50%的速度增长。像苏南、珠三角地区,增长是一到三倍,更高一些。同样,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大概也是相同的幅度在增长。同时,如果分析可以看到,这些劳动争议涉及私营企业的数量增长最快,表明目前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2008-12-15 15:25:32 陈光金:
另外,08年的劳动争议案件还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社会保险和经济补偿争议占多数,有些地方占80%以上。第二,结案率在下降。第三,新型的群体性争议有增长趋势。所谓新型,就是很多新的利益诉求,所谓群体性就像深圳也都爆发了。第四是案件处理难度不断增大,依法仲裁阻力重重。第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难度加大,特别是企业改制等产生的遗留问题不断引发新的争议。原因很多,一个是新法与旧法之间有衔接和过渡,另外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博弈关系,所以08年的劳动争议案件是新劳动合同法实施面临磨合期考验的突出表现。
我的报告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2008-12-15 15:27:40 谢寿光:
感谢陈光金博士。下面有请中国残疾人副理事长、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凯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2008-12-15 15:28:39 程凯:
谢谢谢社长,感谢蓝皮书系列编委会,特别是陆老和李培林所长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残疾人的状况和残疾人的发展,我一直想有一个机会和社会学界,特别是以蓝皮书为代表的学界的交流。但是由于我的工作时间有限,一直没有实现。今年借助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东风,总算把残疾人的情况透过蓝皮书有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这是我感觉非常荣幸的事。
来之前,我们交流沟通得不够,对今天发布会的形式缺乏了解,所以我们还做了一个很大的文件。下面我和专家、媒体朋友们做一些分享。
2008-12-15 15:28:53 程凯:
这次蓝皮书系列把08年残疾人状况放在了第一章的65页到85页,而且给予了非常大的篇幅报道。具体的内容,我建议媒体的朋友,以蓝皮书中的口径进行发布和介绍。特别是一些具体的问题、数据和对策、建议,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些情况。
第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残疾人的总量是多少。大家说残疾人,透过今年2008年残奥会,大家可能对残疾人状况有了一些了解。很多自强不息的体育健儿在残奥会上创造了不菲的成绩,但是能有这样机会的残疾人毕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残疾人的状况是什么样?残疾人是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特殊的社会困难群体。我国建国以来搞过两次大规模的残疾人抽样调查,这也是至今全球范围内样本量比较大的两次。第一次占到我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五,第二次占到了千分之二。通过87年和2006年的调查,我国残疾人的状况是:87年残疾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9%,按照这个比例推,是5164万;到了2006年,人口基数的增加和老龄化人口的逼近,残疾人已经上升到6.34%,也就是说已经逼近8300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全国残疾人口有将近8300万,约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6.34%,涉及到2.6亿的家庭人口,每四个家庭里面就生活着一个残疾人,所以这个受影响的面相当大。
2008-12-15 15:29:45 程凯:
20年代,我们通过两次调查,得到的一个结论是:第一,残疾人口总量增加,由原来的5000多万,增加到今天的8300万;第二,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从5.49%增加到现在的6.34%。可能有人问,是不是我国残疾人比例最高?恰恰不是这样。按照联合国的统计,全球的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0%,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残疾人比例高达19%—20%以上,而我国的残疾人口占总人口只有6.34%。这个比例是如何确定的,有医学模式,但是首先和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和承受能力有关,所以我们的6.34%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特别在参考我们的保障水平之后。
第三,残疾结构类型发生变化。20年前,智力残疾人占的比例相当大,但20年后这个比例明显下降,这和总的健康水平、营养水平的提高有关。但是我们的肢体残疾人和精神疾患的残疾人比例明显上升。第四,残疾人口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逐步拉大。这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但我们拉大的比例还是非常明显的。第五,全社会的残疾风险在明显增加。据卫生部的资料显示,因出生缺陷造成的残疾儿童每年将近80万,按照人口学的预测,全国每年大概新生残疾人大概有200万人。所以我们国家的残疾人口发生率在未来的10到15年,依然处于高增长的阶段,这和我们的城镇化、老龄化和生活营养模式都有很大关系。
2008-12-15 15:32:43 程凯:
总的来讲,2008年比2006年抽样调查和去年的残疾人状况检测,残疾人的总体变化还是很大的。通过这张表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评价一个家庭、一个人口生活水平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收入水平。2007—2006年,我国农村人口的收入增长了21.85%,城市残疾人口的收入增长了14.14%,这大大超过其他人群,也就是非残疾人群的收入水平。这个增幅相当大,但是收入结构主要来自转移支付,一些补助性的收入,还不是财产性收入。
与此相应,由于食品价格等因素,去年到今年以来,城镇和农村残疾人口的恩格尔系数发生明显变化,增幅不是很大。农村残疾人的恩格尔系数从2007年的47%增加到今年的51%。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信息,他们的支出发生了变化。但是来看这张表,为什么他们的收入水平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从这张表可以看出,他们用于食品的支出一个51%,一个是47%,但是增幅最大的是医疗保健支出,18.4%。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残疾人口由于他的残疾,他的疾病与他的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第二,他们的家庭收入中相当大的比例用于看病,但是用来文化消费和其他方面的消费,与一般人群相比是有一个很大变化的。
2008-12-15 15:35:04 程凯:
当然,变化也有。比如残疾人特有的需求,康复需求。去年和今年相比,城乡发生了明显变化,增幅比较明显。特别是城镇由去年的不到30%,增加到今年的36%,增幅将近7个百分点。受教育情况也比去年有略有增加,农村由63%增加到63.7%,增加了0.7个百分点,这个增幅是有意义的。另外,总体来讲,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从来没有上过学的,今年有42.1%的城镇和农村的残疾人没有上过学,有小学经历的农村和城市的残疾人比例是35%,有大学专科以上的只有1%,这和非残疾人群的比例差距相当大。残疾人群在对他们的身体体能有较大挑战的同时,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却是相当低的,这对于他们参与就业和社会地位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2008-12-15 15:36:30 程凯:
就业虽然去年和今年总体来讲有了变化,增幅回落。另外一个数据,城镇残疾人的登记失业率比非残疾人高很多,大概在12%左右。我们的健全人城镇是4.5%,所以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因素。残疾人接受社会保险的差距也相当大,但比起去年增幅非常明显。去年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险是42%,今年增加到70%,这个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针对残疾人的合作医疗上,在今年4月以前的统计率要高出非残疾人群,农民参与合作医疗今年6月份以前大概是90%,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在93%。一方面这个制度性的照顾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另外也说明残疾人口对医疗制度保障、医疗救助的依赖性非常强。
救济的情况也有变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领取,从06年13%增加到去年19%到今年的20%,也就是说低保制度的扩面在残疾人群的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三年增幅相当大,救助也有变化。但是他们的需求,我们经过调查,最大的需求是生活,最明显的是医疗救助。所以残疾人口的医疗救助的需求量相当明显,另外还有特殊需求—康复救助,这个要求也很大。
2008-12-15 15:38:40 程凯:
受服务的机会。农村、城市有很大不同,但增幅很明显。这是08年的变化,农村已经由11%增加到13%,推动农村社区服务也有很大变化,城市更明显。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情况不是太好,但是也有变化。走访慰问比例频率不断提高。总的来讲,一年以来,由于整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落实和扩面,残疾人群不论城乡,他们从收入、保障水平、社会救助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和他们的需求差距相比还是非常明显的。
2008-12-15 15:41:22 程凯:
第二,我简单介绍08年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我们按照国家建设小康社会方案的设计,2004年我们也设计了全国残疾人小康社会的体系,经过三年的跟踪,去年到今年的变化是2008年全国残疾小康实现程度是50.5%,比去年增加了3.7个百分点。在17项指标中有13项一年之内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相比,依然相差22个百分点。这个差距是相当大的。大家看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生存状况、发展状况和环境状况。生存状况,刚才我说到收入,总的实现程度是53%,比去年增加了将近2个百分点,收入水平还是很大的。住房面积也增加很快,由71%到72%。婚姻状况略有下降。他们的发展状况中,在接受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是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包括保障水平比起非残疾人口差距还是在拉大的。特别是就业,残疾人口的城镇失业登记率今年是12.6%,非残疾人是10.5%,差距相当大。本来残疾人就业就难,可是今年失业情况非常明显,包括受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残疾人对无障碍的满意率去年以来增幅相当快,由去年的53%,增幅到今年的70%,也就是说整个社会无障碍的意识和改造力度相当快。但是社区服务的覆盖率还不是十分高的,残疾人在家门口接受服务的机会还不是那么明显。
2008-12-15 15:42:39 程凯:
第二方面,我简单说一下,这二十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相当快,按照回良玉副总理今年4月24日在全国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上的讲话,他说“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社会事业的一个亮点,是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看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闪光点,也是改善民生的一个着重点。”当然回良玉副总理的概况非常的全面,既说出了我们的成绩,也把我们残疾人的保障相当大一个难点和重点提到了,这是我们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的重点。特别是明年,面对金融风险和我国经济明显放缓的局面,残疾人的情况肯定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遇到的挑战也非常大。
我在这里介绍一个背景,在今年3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在27日、28日中央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连续两个半天专门研究残疾人的事业发展情况,正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总共分7章22条,这22条全都是紧紧瞄准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状况,特别是改善他们的民生问题。在残疾人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社区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一揽子的要求。
2008-12-15 15:47:29 程凯:
特别是我们的蓝皮书中82—85页,我们要把加强残疾人教育和培训,以及就业、援助作为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水平,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的重要工作来抓,这是很重大的工作。任何一个人完全靠救济解决他的基本民生和发展问题都是非常困难的,何况我们的救济和保障水平是低水平的,只能够吃饱饭而已。所以根本上还是要提高他们的教育和培训,比较他们参与就业的能力。
第二,结合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加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机遇,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中央七号文件对这个做了明确规定,在普惠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残疾人做特殊保障制度。比如北京从下个月1月1日开始,对0—6岁的残疾儿童实施政府的义务免费。家庭有残疾儿童的,不再成为父母最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政府拿钱来康复。北京市已经做到了,1月1日就要开始实行。中央在这方面也做了明确要求。
第三,加强残疾人最特出的需求—康复需求。我们的汶川大地震很多人需要假肢和轮椅,这只是最明显的康复需求。实际上每个残疾人都有,精神病患者需要心理咨询和精神病药,使他不发作、不患病。脑瘫儿童需要物理等疗法,这些效果虽然明显,但是长期以来,谁家有残疾儿童,都会把这个家庭拖向低谷。现在政府有政策,这给残疾儿童家庭带来的辅音。
2008-12-15 15:49:01 程凯:
第四,开展残疾人社区服务。因为残疾人移动性差,怎么样在家门口,特别是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这也是扩大社区服务业很重要的领域。加强社区服务,把残疾人在家门口的特殊困难解决,还能拉动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内容。
最后,进一步加强法律保障。通过法律的保障,来使残疾人的各项权益得到实现。大家知道,今年7月1日,联合国的《残疾人联合公约》正式生效,中国作为这个联合公约最早的缔约国和批准国,我们在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这个公约,所以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成为公约最早的批准国之一。7月1日生效的《残疾人权利公约》对我们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权利有了外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把16年来残疾人新的情况,结合新的形势做了更新的规定。之前的保障法是倡议性的,这次的保障法修改,在残疾人的权益,特别是他们的劳动、就业,包括社会保障权益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和社会事业是我们残疾人事业发展和实现的根本保障。所以我们想在2006年结合国家民生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加强对残疾人的保障水平和力度,我们希望明年再看到蓝皮书发布消息的时候,同样能够看到残疾人口,这个最困难人群的各项指标有一些变化。
谢谢大家!
2008-12-15 15:50:52 谢寿光:
非常感谢程凯会长第一次在《社会蓝皮书》报告中国残疾人发展的状况,也希望媒体对中国的残疾人事业,通过我们的蓝皮书,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最后一个发言的是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室李炜博士,他和课题组在做一个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报告,有关中国民生问题的状况,他呈现的都是一手数据,相信会给媒体形成一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点。大家欢迎!
2008-12-15 15:52:21 李炜:
谢谢诸位媒体朋友。中国社会形势预测与分析除了从专家的视角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状况做分析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资料来源是各类调查。今天我在这里借次机会,把我们在蓝皮书上刊载的2008年中国民生问题的调查给大家做一下汇报。
从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2005年以来,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的改善民生的相关政策付诸实施,使人民群众得到很多实惠。比如在农村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对于义务教育我们的惠及面有更大的推广。这些都对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2008-12-15 15:53:29 李炜: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温饱问题基本过去。所以在新的阶段,这个时候的民生问题是什么样的含义?对于民生问题的要求又会怎么样?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社科院社会学所在今年5—9月之间展开了一项大型调查。这个调查的主要主旨就是为了了解民生现状,分析民生问题,以及了解民众对于民生建设的看法。
这个大型调查是社科院社会学所进行的一项长期的纵观调查的第二期,全称叫做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这个调查的范围覆盖了全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的130多个区市县,200多个乡镇街道,500多个村委会、居委会。在这个调查中,我们成功访问了7139个被访对象。大家是看到的图,就是这100多个区市县在全国分布的图。我们的调查是非常艰苦、艰巨的。这样的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每个调查年度都会把资料提交给蓝皮书做报告。
2008-12-15 15:54:02 李炜:
今天我讲的民生问题主要谈大的发现。第一,介绍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第二,谈谈公众对社会问题以及社会群体利益矛盾冲突的看法。第三,谈一下城乡居民的基本社会态度。
首先,我们看一下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第一,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70%的城乡居民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这是调查中的一个问题。我们问居民,和五年前相比,你的生活水平怎么样?以及问你感觉五年以后你的生活水平将会怎么样?我们会看到,回答上升很多和略有上升的比例加起来差不多是70%左右,没有变化是17.7%,略有下降的是12%几。如果和2006年第一期调查相比,我们会发现这个上升的比例明显提高了,大概提高了6个百分点左右。
另外一个发现,农村居民的收益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通过这个表可以看到,2006年还是2008年,农村居民回答在过去五年他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比例都要高于城镇居民,而且两次都差不多高13个百分点。所以我们说,我们大致可以归于这几年中央政府对于农村的一系列惠农、益农政策所带来的在农民的心里感知上有这样的效果。
2008-12-15 15:55:17 李炜:
除了公众对于生活水平的心理感知以外,我们可以在客观的测量上发觉,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首先,有近78%的家庭的生活已经达到宽裕级以上的水平。我们知道恩格尔系数是40%到49%,食品开支占家庭总开支的这个档次,这个叫做宽裕。绝大部分居民已经实现了住有所居,房产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家庭最为基本的财产。在调查中有95.8%的城乡家庭都拥有自己的住房,我们也请公众对自己家庭的住房做了一些估值,估值的结果平均是15.8万元/户。这个在城乡之间区别很大,基本上看到的规律是在大中城市、中小城镇和农村相比,大中城镇的人均住房面积更小一点,但是房价估值会更高。
从生活水平测量上来讲,不管从心里感知还是从客观的测量来看,公众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另外可以看到,在居民的生活收入分配差距上还是比较大,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我们有一组数据,在我们的调查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大概是8282元,如果分一下组,看一下他们的收入差距,最高的20%收入家庭组和最低的20%的收入家庭组,他们的比值是17:1。换句话说,最高20%收入家庭组的家庭收入是最低20%家庭收入组的17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
2008-12-15 15:56:39 李炜:
居民家庭的收入差距在不同地区还有差异。一般来讲,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更大。农村的收入差距要大于城镇。收入分配差距如此之大,他们最主要、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制约居民的消费。我们同样用20%的等比例的家庭收入组来进行分组,来看不同收入分组的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情况,我们就会发觉家庭的收入不同,对于家庭的消费有多么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比如冰箱,在最高20%的收入家庭里有87.5%的家庭都拥有冰箱,但是我们要到最低20%的家庭来看,只有22.75的家庭拥有冰箱,就是1/5多一点。再来看大众消费品手机,手机已经是一个非常普及的通讯工具,在最高20%的收入家庭里几乎都有,96.39%的家庭都有手机,但是在最低20%的收入家庭来讲只有30.77%,也就是不到三分之二。再看电脑,在最高20%收入家庭大概有66.37%都拥有家庭电脑,在最低的20%家庭中间3.97%的家庭才拥有。所以高收入的家庭拥有更多的消费能力,也有更多的耐用消费品。但是收入低的家庭,本身缺乏这样的消费能力。
2008-12-15 15:59:37 李炜:
这对我们直接启动内需的启示是,要想扩大内需,就要考虑到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还有一项内容,我们对居民所面临的日常生活困难,或者生活压力做了一些测量。在调查中,我们一共测量了十个方面的生活压力。我们可以看到,通过2008年和2006年两期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发觉,教育和医疗方面的生活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在2006年45%的家庭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到现在只有36.9%的家庭面临这样的问题。还有一项是子女教育费用高,难以承受,这是教育方面的困难。在06年的调查中是34%的家庭面临这样的问题,到今年是26.77%,大概低了将近8个百分点。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医疗方面的生活压力通过06年和08年的调查相比,是有所缓解的,这也是和近年来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以及对于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的推广有密切关联。
2008-12-15 16:01:30 李炜:
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生活压力上涨的很快。最明显的就是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这个在2006年时,当时不是一个压力问题,所以我们当时没有列入。今年列入以后,在调查中发现有将近80%的居民都认为自己的家庭面临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我们的调查从5月份做到9月底,我们知道CPI上涨指数到今年6月份以后开始慢慢下跌,所以到9月份做的时候,下跌时公众感受得不是很明显,但是到现在,如果再去做调查,这个可能就不是很重的生活压力。
但是我们会看到另一项,家庭无业、失业或工作不稳定,这个就业压力明显增加。2006年,有30%的家庭面对这样的压力,到今年有38.43%的家庭面临这样的压力。一方面遭遇到物价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从解决的渠道来讲,就业压力又增加,没有良好的改善。从我们的调查中还可以看到,现在调查的失业率在整个城镇领域中,城镇的经济活动人口失业率大概是9.4%,和前面分析的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之间差不多是两倍之间的数值。这和我国政府公布的登记失业率,在测算方法上和结果上都有很大不同。我们知道登记失业率指失去工作岗位的人口,尤其是城镇失去工作岗位的人口,到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开的职业中介部门进行登记,这个时候登记的人数是作为测算的指标。我们的调查失业率不是这样,是在调查中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在多长时间没有工作,同时又有工作意愿,又找过工作,但是仍然没有就业的比例。这个在中部和西部更高一些,都超过10%,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失业人口比例占到大概10.1%。
2008-12-15 16:02:16 李炜:
我们还有更细致的分析,这些失业的人口是什么样的状况?其中的85%大概是18—49的青壮年人口,年纪不是很大,依然想工作的人口,基本还是青壮年人口。而且他们其中有一半左右是失业了一年左右,另外还有一半是失业三年以上。所以我们说,就业问题现在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在居民生活方面还有一个发现,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但是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状况亟待加强。在调查中我们列入了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享有率,我们分为城乡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享有率大概是多少,还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我们从这个表上可以看到,现在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享有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拓广,但是我们也会看到,不同性质的就业单位的人员,他们的社会保障享有率差别很大。
我们可以看到图表中红色的字体,上面是公有制单位,比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集体或事业单位,但是下面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享有的社会保障享有率大大低于上面的。所以我们说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社会保障状况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2008-12-15 16:05:22 李炜:
同样,我们也看到除了社会保障之外,还有劳动权益的保障状况。今年因为是《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的时候,所以我们在调查中特别对这个方面进行了测量。我们可以看到,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企业中,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比较低。在私企和个体工商户,分别有52.5%和87.7%的员工没有签劳动合同。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都有从今年1月1日以后改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其中最明显的是三资企业,有40%左右的员工都遭遇到这种情况。这从某一个角度反映出现在的企业规避承担保障劳动权益义务的状况。
2008-12-15 16:07:56 李炜:
下面我再谈谈第二个大发现,公众对于社会问题以及社会群体利益矛盾冲突的看法。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物价、看病或者医疗和收入差距、失业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物价上涨排在第一位,63.5%,其次是看病难、看病贵42%,接下来是收入差距过大、失业等等。另外,大部分居民感知到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但是有将近40%的人认为社会冲突的矛盾必然走向是不会激化的。2006年和2008年两次调查都问到了这样的问题,比如我国各个社会群体之间是否有较大冲突,回答有一点冲突、较大冲突、严重冲突的居民都在50%多,但是认为绝对可能会激化或者可能会激化的比例并不是很高的,大概在36%左右。
在调查中我们问到,您认为下列这群人中间哪个群体之间的差距最大,哪个群体之间最容易发生冲突?我们可以看到,56.5%的公众认为,穷人和富人差距最大,其次是干部和群众。大概24.7%的公众认为,穷人和富人之间最容易发生冲突,有23.6%的群众认为干部和群众之间最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这两对群体都是排在前列的。所以我们说,贫富矛盾和干群矛盾是社会群体利益冲突的主要形式。
2008-12-15 16:09:40 李炜:
最后,我谈一下城乡居民的基本社会态度。在调查中我们首先测量了社会安全感,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安全感的总体水平比较高,有70%的公众都认为我们的社会在测量的7个方面是比较安全和安全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食品和交通安全状况是公众认为最差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排在最后的两位一个是交通安全,65.3%,一个是食品安全,65.7%。这些是最低的。
在06年的调查中,就已经发现食品安全是公众认为社会生活中最差的一环,到今年有高考,遇上了三鹿奶粉事件,但是我们的调查没有受到这个影响,因为我们是在9月中旬调查基本结束。但是三聚氰氨的事件是在9月下旬在网站上出现,10月份广泛宣传,所以我们的调查没有受到媒体的调查。但是从日常生活的感知中已经有很大的比例认为食品不安全。
2008-12-15 16:11:23 李炜:
社会公平感方面,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方面的公平感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在收入差距上的公平感有明显的下降。数据上表明,对于义务教育,2006年公众认为义务教育公平的是76%,到了2008年上升到85%。公共医疗也是这样,上升的幅度大概是15个百分点。我们看到收入差距有一个逆向的变化,2006年有40%的公众认为收入差距相对还是公平的,但是到了今天,只有28.58%的公众认为收入差距是公平的。这中间也差了十几个百分点,所以我们说收入差距方面的公平感明显下跌。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对当地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大概60%的城乡居民对他们本地政府的工作表示基本满意,整个的满意率是59.75%。但是在环境保护和惩治贪腐方面是不满意的,在治理污染方面满意率是56.53%,不满意率是将近40%。惩治腐败也是这样,满意率是48%,不满意率也将近39%。还有就是住房方面的问题。
报告中我们对民生问题还有一些建议,大家可以通过我们的蓝皮书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对于民生问题的报告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8-12-15 16:12:50 谢寿光:
感谢李炜博士对民生问题调查的解读。下面进行媒体提问。
2008-12-15 16:13:43 香港电台记者:
我想问,在蓝皮书当中提到的很多东西是有关预测明年就业情况比较困难的,因为昨天胡主席也提到就业困难。我想请问,你们预测明年的失业率大概会是多少?原因是什么样的?
2008-12-15 16:13:56 陈光金:
失业率看你怎么算,政府还是下决心要控制在4.5%以下。刚才李炜博士说了登记失业率。实际的失业率往往用调查失业率来反映,我个人觉得,从整个情况来看,调查失业率相比今年至少不会下降。即使不上升,也不会下降,可能还会有一个维持,甚至还会有点增长。刚才李炜博士已经介绍了我们调查的失业率是9.4%,我们想这个局面大概难以一下改观。
2008-12-15 16:14:44 香港今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最近从媒体上看到,有很多关于企业裁员,很多中小企业倒闭。你们的调查是5到7月,当时不是最严重的情况,现在这个问题严重是在9月、10月以后,很多企业突然倒闭。这种情况是你们的推算,我们的失业率大概是9.4%,如果按照目前从媒体上看到的裁员和倒闭的情况,明年的失业率会不会突破10%的大关?因为你们的调查是实地调查,是不是也包括一些农民工他没有回家,在城市里,你们的调查是不是也包括他们在内?谢谢。
2008-12-15 16:15:35 李炜:
是的,我们这个调查包含了在城市的农民工。但是在我们的数据中反映出来的,目前城镇的失业人口占比例高的还不是农民工,主要是城镇人口。可能有一些农民工遇到失业情况,规避的第一个方式就是回到农村。这样的话,在城里积淀下来的人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所以在调查中,在城镇的失业人口主要不是以农民工为主。
当然,按道理来讲,更好的测量是在农村找到原来在城里工作的农民,他失业了回到农村,我们去调查。但是我们做的这种调查中还不能够完全把这个发掘出来。所以我们目前根据的还只是居住在城镇的经济人口来反映失业状况。
2008-12-15 16:16:15 陈光金:
我补充一下。明年的失业率至少应该会维持今年的调查水平,这里有几个理由。第一,即使今年调查也是到9月截止,金融危机还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等,对于珠三角的影响在6月份已经开始出现了。所以我们的调查失业率已经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部分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现在国家正在下大力气保增长,保8%到9%的增长,国家会有大量的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会上马,这个问题应该说会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认为即使明年的失业率有可能上浮,但是上浮率也不会太大。
2008-12-15 16:17:48 东方早报记者:
我想请问李炜主任。您刚才谈到20%的高收入人群,他们的收入水平和20%的最低收入人群比是17:1,这个差距是很大的。我想知道这个20%的高收入人群集中在哪些行业?20%的低收入人群又集中在哪些行业?蓝皮书中说,今年的前三季度,金融行业的收入水平仍然是各行业的最高,增速也是各行业之首。我想请问,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他们是不是受影响很小,还是说他们受影响的程度还没有体现出来,或者可能会在明年有所体现?谢谢。
2008-12-15 16:20:01 李炜:
可能会令你失望的是,通常利用这样一个抽样调查不太可能推算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因为我们只有7000多个案子,中间还有很多无业的人,再分他们的收入、家庭,这样的话我们很难分析,一个行业人数可能很少,所以不具有代表性。第二,我们做的是家庭人均收入的测算,不是个人。所以在家庭中,我们调查某一个人,通过他来知道整个家庭的收入,所以我算的是家庭人均收入的差别。这个时候,就已经反映不了行业了,本人的行业不代表家庭是某一个行业。所以我们也是想做一些关联性的分析,但是目前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有在做个人的角度上是可以的。
2008-12-15 16:20:27 陈光金:
我补充一句。如果一定要问哪些行业收入是最低的,我们是一个全样本的,我可以说还是农民,这个群体收入是最低的。当然,城市中的各种三产,一些低端生产如果进行分析,用不多的样本来进行推算,大概低端的第三产业的收入也是比较低的。我初步观察这个数据的时候我有这个印象,但是更多的数据今年才能拿到,我们现在是很初步的报告。
2008-12-15 16:21:07 谢寿光:
我做一个说明。因为这个调查我们还会有专门的专著出来,这只是在蓝皮书中把相关的数据提前分享,还要做很深的分析。
2008-12-15 16:21:37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和1930年美国面临的问题类似,都是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之前我们主要依靠外需,外需现在不行了。这方面的产能没有办法消化?必须要缩减产能,明年可能会有一个大规模的裁员。我不知道您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如果让您给政策建议,您觉得是什么?
2008-12-15 16:21:50 陆学艺:
我刚才回答了,中国的事情就现在来看,大概影响最大的就是三个省,广东、浙江、福建。就发达地区沿海来说,像江苏、昆山,我这次去了,他们真正倒闭的中小企业才20多家。所以总体来说,中国的发展很不平衡,中部地区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他们本地的企业外向型本来不大,所以牵动不会太大。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广东、浙江回来的这些人,比如我和湖北的人聊天,到了11月份有70万人回湖北,现在这部分人当地要给他们培训。4万亿的政府投资下去以后,大部分人开工,首先是这里的人。所以失业问题不会太大。今年农业是大丰收,给他们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在扩大内需方面也是好的。所以中国总体来说影响不会太大,因为中央已经开始下4万亿。现在各地往里面加钱,已经加到18万亿,经济问题会好一点,但是我担心重复建设问题,这当然是另一个方面。
2008-12-15 16:22:28 陈光金:
我补充一下。30年代金融大危机,确实像你说的有产能过剩的表现,但是它的实质是不平等。我看到过一个资料,30年代的时候,美国一半以上的人是穷人,当它的产能达到一定规模,不能够找到资产的时候,金融危机就发生了。现在就中国来讲,我们仍然面临着严重不平等的问题,但是中国总的来讲是一个大市场。再加上它抗风险的能力强一些。
第二,我们看到确实有不少企业倒闭了,企业倒闭不都是金融危机造成的,比如年中以前的倒闭主要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涨,还有汇率变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很多因素造成的。现在来看,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在下降,汇率国家已经进行了调整,劳动力成本国家已经下令暂时停止最低工资提升的动作。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对于企业条件变得更好,形势更加宽松。
第三,实际上中国的企业本身并没有停止发展。工商联有一个数据,即使在6月份的时候东南沿海有69000家企业倒闭,但是全国企业总数仍然是增长的,增加了2%。所以我们觉得还是要有信心的,当然我们也要下大力气,付出更大的努力。
2008-12-15 16:23:58 记者:
我想问一下程凯老师两个问题。第一,我看到残疾人状况和小康进程检测,主要是谈到全国的状况。当然,也有一些城镇的具体情况。我想问的问题是,就区域来说,比如西北省份和东南省份,或者发达区域和相对欠发达区域,残疾人状况的差异是怎样的?
第二,我看到小康检测的报告中介绍,残疾人有大约50%实现了小康的水平。就我理解,残疾人群体占到全国人口的6点几,他们往往面临特殊的困难。是不是这个群体实现小康是最慢的群体?是不是只有这部分人实现小康以后才能表示全国完全实现小康?据你们的检测进程研究表明,他们大约需要多少年能够实现?谢谢。
2008-12-15 16:25:03 程凯:
其实你的提问正是我要感谢他们把残疾人加入蓝皮书的重要的补充。你的第一个问题,由于篇幅所限和时间问题,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残疾人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差异没有收入到报告中,但是我们是有这个数据的,现在也在进行更系统的分析和比对。从2006年残疾人状况的调查来看,东中西部残疾人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有梯级的变化。但奇怪的是,并不是最发达地区的残疾人的总体状况最好。实际上,我们看到西部地区,残疾人保障靠家庭和邻里救助和照顾,制度性的保障没有在残疾人的保障水平中体现的那么明显。因此,东中西部残疾人的状况在06年的调查时差异不是那么大。但是通过07、08年的检测报告的有限数据来看,这个差距越来越明显,包括城市和农村。所以明年我们希望残疾人状况能够成为蓝皮书的单独一本,我们可以搞得更丰富一些,可以搞不同地区。
2008-12-15 16:28:15 程凯:
第二个问题,越往后越难。回良玉副总理在多次会议上讲,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实的全面小康。严格来讲,最难的一群人就是包括残疾人在内的,逐步被拉开差距,因为这些人的发展能力有限,如果没有帮扶,他们要想改变目前的状况非常难。所以就去年和今年来看,他们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惠农政策在残疾人身上的体现,他们在小康实现的程度中,17个指标中13个在一年内大幅增幅。但是越往后,难度越大,越靠近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就越难。所以我们在十一五制定规划的时候有一句话“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残疾人总体初步基本实现小康。”第一,对未来残疾人的生存发展我们没有信心;第二,未来国家在保障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最困难人群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方面,力度和频度怎么样,我们也要看。
2008-12-15 16:29:48 程凯:
残疾人在任何国家都是我们社会保障的一个晴雨表,对这群人的保障如果保障好了,其他人群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这些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生存能力最低,不靠制度性的社会保障来解决他们的生存,包括部分发展问题,他们要实现小康是非常大的挑战。
我想今天你问的问题等于是对我们在蓝皮书系列的帮助下,透过今天的媒体关注,或者更多的关注残疾人的保障水平,帮助我们更多的呼吁、加大对残疾人的保障水平的力度,我们的媒体要更多的关注这些残疾人,特别是有一半的残疾人处于困难状况的现实,我们来帮助他们,能够缩小他们和普通人群的差距,争取使他们不要拉全面小康社会的后退。
谢谢。
2008-12-15 16:30:58 谢寿光:
感谢媒体的提问,感谢专家今天光临这次会议。谢谢大家,会议到此结束!
2008-12-15 16:3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