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策 领航
1982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983年建立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同时,国家开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等文件,并以《技术合同法》为标志,揭开了科技立法的序幕。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奠定了科技活动的法律基石,随后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仅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出台的涉及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具体政策就有500多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人心,科教兴国战略深入实施。
产业政策 调控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技术改造计划》、《国家重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项目计划》等政策的重点在于技术改造和引进,主要解决技术来源和新产品问题;
90年代《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关于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若干意见》、《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等政策的重点在于科技成果扩散和产业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2000年以来,《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等政策开始关注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政策体系的构建。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作为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一次重要的产业政策转型。
财税政策 保驾
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既保障了政府对科技活动的直接投入,又通过税收优惠支持科技创新持续开展。《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国家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国内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设备引进、科技产品出口、教育科普等方面都可以享受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例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金融政策 激活
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我国十分重视科技金融政策,一方面为科技创新活动创造融资渠道和环境,另一方面为规避和化解创新风险提供金融工具和制度安排,大大激发了科技创新主体的活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
2004年国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中小企业板”,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刘虹)
金羊网 2005年12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