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至立 2005年11月5日
同志们:
“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今天隆重开幕,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后,举行的一次重要论坛。经济日报为自主创新做了大量舆论宣传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国务院,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致力于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工作者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今天在座的大多是来自企业的负责同志。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下面,我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自主创新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推动自主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所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长期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强调坚持自主创新,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建国初期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到现在把自主创新明确作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积累,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提出着力自主创新的方针,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两个问题必须着力解决。一是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技术水平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
二是我们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由于一段时间以来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造成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一些产业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所以中国制造的许多产品的高额利润被外国公司赚走了。更何况,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不仅会使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还会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中央提出,“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也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科技和人才的全面介入,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高技术,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才能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我们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要把立足点转移到开放型自主创新上来。
二、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企业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支柱,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在,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他们的技术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样必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和利益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勇于自主创新的成功企业。他们中有的通过原始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占领了国际市场;有的坚持在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打造自主品牌,跻身世界,占领市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多数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创新的组织机制也不完善。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据统计,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所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其客观规律性。
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必须也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广大企业家任重而道远。要增强主体意识,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技术创新战略,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大企业,要有开展自主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力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努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作出贡献、树立榜样。
我们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要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转制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程中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二要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国家科技计划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三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要向企业扩大开放。四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把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国有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把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五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富有创新活力但承受创新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群体。要为中小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在市场准入、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积极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自主创新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自主创新,就是要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积极跟踪、关注和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还要努力打造自主品牌,依靠自主品牌的积累扩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能力建设、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我们一定要大力宣传创新思想,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要大力宣传企业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的典型范例,推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都要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增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识,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为保证即将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国务院正在研究以企业为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关政策,主要有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实施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发挥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功能,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统筹协调。我们相信,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力激发全社会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活力,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同志们,建国5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科技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为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发展潜力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可能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之一,并已呈现出创新型国家发展初期的规律性特征。我们寄希望于广大企业家。让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作为国家战略、产业战略、地区战略和企业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