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自主创新是中国现代化关键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5 年 12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历史昭告我们: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就是刻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

近代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孜孜追求,充满对科学技术进步的神往。从“洋务运动”欲借科技与实业富国强兵的未果尝试,到“五四运动”尊崇“赛先生”的启蒙呐喊,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被国人所认识。在真正展开波澜壮阔现代化实践的新时期,这方面的认识首先被深化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这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又被升华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首次把科技进步聚焦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其背后凝聚了太多的酸甜苦辣,集中起来讲,是中国现代化攻坚闯关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就举世公认。然而,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发展过程中的“科技约束”———中华民族迄今仍未穿越科技关隘的全面制约:为什么这么多年产业结构调整不过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过来?为什么中国目前只能是“世界加工厂”而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么多年而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科技进步不足,核心问题还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例如,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一百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在世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销售网络、品牌和定价发言权,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这些年工业产品的新开发技术有70%属外源性技术。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不可能的: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明显增强,就不可能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翻一番;就难以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就无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从长远看,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我国安全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自主创新能力。

历史昭告我们: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就是刻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胜利到达彼岸的“独木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不变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喊了这么多年“重视科技进步”,为什么全国研发资金刚刚超过GDP的1%,而国外普遍是2%~3%?为什么我国大中型企业3/4没有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也只有营业收入的1%左右,而外国跨国公司却普遍达到3%~5%甚至10%以上?为什么我国科研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久久解决不了,而西方国家却很少遇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困扰?答案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说到底,我们的一些领导人和企业负责人缺少的首先是意识、决心和勇气,有许多人是“叶公好龙”者。如果我们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看作国家战略、生死抉择,研发投入也好、创新体系也好,都不是不可逾越的难关。只要切实把我们的决心、意志和注意力凝聚起来,“两弹一星”这样的业绩不难再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持续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自主技术创新需要持续改善制度供给条件和重构组织体系,目的在加大动力和激励。我们要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下功夫,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与政策决策机制,包括风险资金在内的资金筹措、分配和评估机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机制,人才的激励机制,同时推进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建设,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组织。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配套的政策和措施。迄今为止,我们在科技进步方面遇到的问题,有不少实际是政策失当和措施不力的问题。例如在政策层面上,引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免税,自行研制的机器设备却必须上税;企业研发资金难以在税前列支,研发人员的激励性薪酬不能进入成本;首次采用新设备和新工艺没有激励措施,风险难以分散……在企业措施层面上,领导人业绩考核、任期、激励与自主创新不挂钩,吸引、留住、使用人才的有效措施受到各方牵制而难以实施,如此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只要有决心,依靠完善体制机制,是不难解决的。当前,政府要重点从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上,企业要重点从领导人约束和研发人员激励上,采取适当的措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高质量的社会环境和人才。旨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从来都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国社会有太久太深厚的土地文化和封建文化的沉淀,其中一些成分阻碍着自主创新的开展,例如尊奉权威,害怕出头,追求中庸,讲究平均等等。因此,当前我们要努力构建创新文化,引导、弘扬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宽容失败、保护权益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在其中,尤其要突出“人才为本”的战略思维和社会心理的塑造。要从教育培养、竞争择业、评价使用、报酬待遇、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给人才以肯定、尊重和激励。无论国家还是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营造适宜的社会氛围,也必须依靠人才在研发战场上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将“大众意识”和“精英意识”有机结合起来。

在上述过程中,青年群体和青年才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中国的未来在青年,中国现代化的前途在青年,中国自主创新的灿烂前景也在青年。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路走来,今天的青年群体无疑受教育程度最高、眼界最开阔、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最密切,因而注定肩负着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无论从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看,还是从人才出成果的年龄规律看,从今往后,解决中国现代化关键问题的真正决定性力量,还是我们的年轻一代。青年人更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决心、创新勇气、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

中国青年报  2005年12月12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