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以市场换技术的路子根本走不通,这种说法有些自欺欺人。”这是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题为“科技发展趋势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指出的。
他表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应努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五个转变”,重点解决目前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问题。
实现自主创新有8点问题要关注
刘燕华表示,中国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投入从占GDP的0.4%上升到了1.35%,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果:“神舟”飞船、电动汽车、0.1微米芯片……但是,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在这些固定资产的投资中,有40%是依靠设备投资,这些设备投资中又有60%是依赖进口。
而在我国的专利中,占70%左右的是外国公司注册的专利。在科研领域中,我国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总数很多,但是领军人物并不多,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引领潮流的尖子人才还比较少。
刘燕华认为,要解决这些所谓的“瓶颈”问题,实现自主创新,有八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二是要确立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地位;三是要实现重点跨越,要通过关键技术领域的跨越,从后发国家走向世界的前列;四是要实现军民结合,即军品的研究成果民可用,民用成果也可军用;五是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特别是利用全球的生产要素进行科学技术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六是在政策上实现重大突破,使科技与经济力量的轮子紧扣一起;七是要创建新型的科学技术文化,要避免浮躁,形成人才辈出的计划,特别在人才培养上要有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八是要以“以人为本”为内涵,科学发展依靠人,把人作为资源来看待,把人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战略储备来进行培养。
“以市场换技术”是自欺欺人
“有一种说法,叫做以市场换技术,他们认为,只要市场开放了,技术也会随之而来,通过招商引资来引进大批技术。可是事实的情况怎么样呢?事实证明这种路子根本就走不通,这种说法有些自欺欺人。”刘燕华在论坛上毫不客气地痛斥所谓“以技术换市场”理论。
他以中国汽车工业举例,表面繁荣的中国汽车工业背后蕴藏着“市场让出去了,原有技术也丢了,新的技术又不掌握,真正成了依附型的汽车工业”。
刘燕华说,以前上海、长春都有汽车生产能力和一批研发队伍,但为了引进德国大众,中国自己的品牌给废掉了,研究队伍、研究平台也不要了,形成购买一套生产线生产一批汽车,然后再购买一套生产线,再生产一批汽车的情况。其结果是“直接导致目前中国汽车市场90%被跨国公司所占领”。
刘又以中国核电举例称,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就开始搞核电发电研究,从30万千瓦到60万千瓦,运转和安全性能都非常好,但中国现在建核电站却不用它,而认为世界上有更好的90、100千瓦的机组,于是要去重新买,中国自己所有过去的研究,将有可能被全部抛弃在一边。
他提醒说,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韩国和中国同时引进核电,而现在韩国核电方面已能参与国际竞标,“我们引进了,我们还需要继续引进,这就说明以市场换技术是行不通的”。
明年出台自主创新科技新政
刘燕华同时透露,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将于明年年初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中国要宣布一系列新的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高、规模大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次数屈指可数,但每次都对中国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第一代领导人提出“向科学进军”,此后创造出“两弹一星”的辉煌;十年“文革”结束后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让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上个世纪90年代举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则使“科教兴国”成为中国治国方略。
刘燕华在演讲中也阐述了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主要是实现五个转变:发展路径上,从跟踪模仿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创新方式上,从注重单项技术的研发向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创新体制上,从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发展部署上,从以研发为主向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国际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孙自法 )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