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一个创新班,3个小“牛人”
由于基因组学的大科学、大工程性,学科交叉性及前沿性等特点,现有教育体系已难以满足其发展要求。为此,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今年3月签署协议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计算机、软件、数理等专业中选拔了近20名大二、大三的学生,到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平台上边学习、边从事科研项目。
除《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这篇论文外,今年8月,创新班的邵浩靖在《科学》(Science)杂志署名发表了名为《40个基因组的重测序揭示了蚕的驯化事件及驯化相关基因》的论文。
一个小小的创新班,短短的数月,这些同学就已在国际顶尖科研舞台上崭露头角,更有3位学生的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杂志,实在令人鼓舞。
据悉,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点评
年轻人搞科研更少束缚
华大的基因组研究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其中一位负责人仅23岁,最小的是20岁的罗锐邦。
“确实是很不容易”,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杨国华表示,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能够有这么大的成就,从而为今后的发展获得很高的平台,确实是比较罕见的。
杨国华分析,包括罗锐邦在内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创造性很强,求知欲很强,对于喜欢的知识能够非常刻苦地钻研。加上基因组学“要特别有创新精神”,所以年轻人在这方面的科研可以不受束缚。此外,“团队、平台的优势,给了这些年轻的研究者更好的条件”。
杨国华表示,目前国内大学只有华南理工大学等少数高校在本科阶段与华大基因合作设立了创新班,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可以把基因组学教育延伸到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