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点三:航天服组装与穿着
从飞行的9圈开始,航天员就要开始为出舱活动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航天服的拆包、组装、测试、穿着,整个过程要持续14个小时。
航天器研制的正常周期是10年,而中国人研制舱外航天服,只用了不到4年。航天员将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实施舱外活动。
舱外航天服是世界上最精密、最复杂的“服装”,虽然航天员在进行了严格的组装和穿脱训练,但在真正的太空环境中还是第一次。航天员必须严格按照程序,一步一步实施,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专家解读(神七航天员刘伯明):虽然我们在水下和地上进行了多次模拟训练,但毕竟和真实的太空环境是有很大区别的。到底有什么区别,等我们回来再告诉大家。
关节点四:气闸舱泄复压
出舱活动之前,航天员需要在轨道舱内完成空间环境和载人环境的切换。气闸舱泄压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航天员是否能够按计划出舱。
泄压并不是简单地打开舱门,将空气排放到空间,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和地面试验找到泄压过程中最佳速度和压力控制点。舱内的气压要始终和航天服的状态相协调,从一个大气压到泄压完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降压的过程中,航天员需要吸氧排氮。航天员在穿航天服时吸入纯氧,约半个小时后置换完血液里的氮。泄压之后,航天员穿着航天服站在舱内接近零压力的环境下,也就是相当于站在太空环境下。
与出舱过程相反,航天员从太空回到飞船内,要经历一个复压过程。
专家解读(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我国出舱活动技术复杂、起点高,特别是气闸舱设计巧妙,设计理念上安全可靠,出舱程序也十分合理,同时还可以兼顾出舱支持和航天生活两种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