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优化
褐色“地板”让飞船有家的感觉
据飞船总装主管设计师刘晓震介绍,“神七”内部设施在“神六”基础上的优化,可归纳为四大类,有的优化举措是根据航天员空间返回后的反馈信息进行的。
瘦身运动
“神七”的设计在飞船内部的空间保障上做足了文章。由于此次太空之旅要完成出舱活动任务,而舱外航天服的体积较大,两名航天员要进行穿脱动作,此外还要携带3人5天的生活物品,这势必要占据舱内的有限空间。
为此,“神七”飞船内,各种仪器被装载在类似货架的格框上,提高了空间使用率。
视觉引导
为了让航天员更好地“捕捉”方向感,在内部装饰上,把舱体地面用褐色的阻燃装饰层覆盖,而其余各处则用乳白色装饰层包裹。
涂褐色的地面是地球所在的方位,因为褐色代表土壤,可使航天员找到“家”的感觉。这就改变了传统上以单一浅色调为主的构图,形成一定的色彩反差,从而使身在太空的航天员有立体的视觉归属感。
集中布局
为了使处于失重状态的航天员工作更为便捷,“神七”的设计者将舱内的设备进行了分区域规划布局,按设备的用途、性能等因素合理地放置。
例如,将操控设备进行了集中摆放。航天员将会面对多个显示器来监控飞船的飞行状态,包括舱压、换热、供氧以及调试舱外航天服时等各项数据指标,设备操作更加直观、简单、便捷。
软硬兼施
根据以往的经验,航天员在太空的活动对扶手的依赖程度很高。从航天员空间返回后的反馈得知,舱内部分扶手的“手感”不佳。为此,“神七”更加重视扶手的便捷性与实用性,在舱体内外安置了数量不等、共20余个“软”、“硬”扶手。
舱内以软扶手为主,而“硬”扶手则被安置在舱门和轨道舱脚踏板上,及舱外行走路线上,用作着力点。
■ 揭秘
“生死门”关不紧人就回不来
不论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还是返回轨道舱,关好舱门非常重要,因而飞船舱门被设计师们称为“生死之门”。
“神七”的任务涉及航天员出舱行走,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开关好两道舱门。
太空中开门关门均很难
亲身经历过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深有体会,开关好舱门,看似简单,实际要完成多项步骤。
毫无疑问,“神七”上的航天员开关舱门时,要完成开保险锁、开关转动手柄、拉开舱门、给舱门套上保护罩等一套规定动作。
飞船结构与机构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游巍说,为方便航天员进出,“神七”不仅增大了舱门通径,还在沿用了“神六”舱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形式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十多个项目的改进设计,为此曾设计出了80多张图。
舱门打得开、关得上、密封可靠成为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太空环境又直接影响到开关舱门,特别是在真空、高低温、失重等太空环境下,将舱门打开,并不是像地面开关门那么轻而易举。而且舱门若不能保证密封,轨道舱内就无法复压,意味着2名航天员将无法脱掉舱外航天服,不能回到返回舱。
真空环境中锤炼“生死门”
要百分之百地保证舱门打得开、关得上、密封可靠,必须在地面做真空和高低温环境下的试验验证。2004年,设计人员特意研制了真空热环境舱门开关装置。
游巍描述说:舱门专用的“真空罐”里,设置了开关舱门的机构,像个机械手在模拟航天员的操作。设计人员为了获得舱门在更为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的数据,在真空环境中,还把温度拉偏到零下45摄氏度和零上45摄氏度。科研人员通过计算机操作,获得了试验验证数据。
自2005年起,对生产出的舱门和开关机构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试验达数十次。低温环境对舱门开关影响最大,设计人员进一步对舱门进行可靠性试验,在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打开舱门的动作反复做了数百次,获得了可靠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