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一日,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展为期七十五天的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出征科考队员共有一百一十三人,包括来自美国、韩国、日本、芬兰、法国等国的十一名极地研究人员。 中新社发 陆张 摄
经过十余天的海上与空中勘察,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终于于21日在位于北纬84度38分、西经145度17分的一块大面积平整海冰上建立“冰站”,开展冰上多学科观测考察,这也是中国首次对北纬84度北冰洋海域开展冰上科学考察。
“冰站”是在冰面上设立的临时考察和生活区,主要目的是避开船体的影响,考察北极的自然环境状况。一块密集度高、表面平坦的大面积海冰是建立“冰站”的重要依托。然而,由于今夏北极海冰消融严重,承担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行进到北纬84度时仍难以找到大面积完整海冰。
8月20日上午,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张海生带队乘坐直升机考察冰情,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飞行侦查后,终于在大面积的破碎浮冰中发现这块面积达0.5平方公里、厚度在1.8米以上的完整海冰。按照计划,科考队将在“冰站”上开展为期7天至8天的综合观测,进行海冰和冰下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调查,并将开展海冰航空遥感、冰芯采集和浮标布放等工作。
张海生表示,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在北冰洋的冰区航行见证了北极海冰的快速融化,并首次在如此高纬度建立长期“冰站”,开展针对北极海洋、海冰、大气相互作用机制的多学科综合观测考察,这必将对探究北极海洋和海冰的快速变化成因及其影响作出重要贡献。(记者崔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