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长征五号火箭有望搭载月球车 最大载荷25吨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将弥补中国火箭运载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惠子发自北京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号令之后,一个直径5米、最大有效载荷25吨的庞然大物缓缓升空。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目标将在六年后成为现实,庞然大物的名字叫做长征五号。“这将使中国火箭实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在两会期间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时说,目前全院正在积极组织研制。
对于梁小虹来说,这的确有些来之不易。为了这一步,中国航天人已经奋斗了20多年。
三大优势赶超国际一流
中国大推力火箭的论证起始于1986年。“当时的主要考虑是发展大直径、高可靠、无污染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以因应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和中国未来卫星发射、深空探测的更高需求。”梁小虹说。然而,正式批准研制却要到21年后。2007年5月10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批准大推力火箭作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投入研制。
这一消息让包括梁小虹在内的航天人兴奋不已。“目前中国的火箭在200公里低轨道最大有效载荷是10吨,36000公里高轨道最大有效载荷为5.1吨,这个运载能力和发达国家的相差一半,长征五号的出现无疑弥补了这一差距。”同时身为火箭高级工程师的梁小虹说,长征五号可以一箭双星或一箭一星发射大卫星、重卫星、重20吨以上的空间站,以及月球车。“运用到月球车的探月工程‘落’、‘回’两大阶段都需要大火箭的推力。”
除了大推力之外,与现有火箭相比,新一代大型火箭还有许多其他优势。“一是采用液氧煤油或液氢液氧发动机,做到无毒无污染;二是模块化设计,能满足不同重量有效载荷的发射需要,增加了选择性和发射的灵活性;三是提高可靠性,能大幅度提高火箭发射成功率。”梁小虹说,今年10月,长征五号将从方案设计阶段转为初样阶段,进行大量地面试验后,随即转为试样阶段,直至首飞。
生产、发射地选择藏奥妙
长征五号研制获批5个月之后,长征五号火箭产业化基地也已在天津滨海新区落户。
“按照年生产12发大推力火箭当量建设。”梁小虹说。去年10月,国防科工委(现已并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主任虞列贵在基地开工仪式上说,基地建成后,将满足中国未来30~50年发展空间技术及和平利用空间的需要。
据报道,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分为一期、二期工程。一期工程建设规模约20万平方米,运载火箭储箱焊接装配厂房率先开工建设。到2009年底一期工程完成时,能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产品试制、总装、试验等各项研制工作需要。此后二期工程将根据国家航天产业发展需求陆续投入建设。
选择在天津建设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便于运输。“新型大推力火箭直径为5米,很难通过铁路或公路运到西昌、酒泉或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五号将通过特制的运输船经海路运到在建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梁小虹说。据了解,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有望在2014年投入使用,除了运输的考量外,火箭残骸落区安全性也很好。
铺垫项目陆续展开
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走过了从串联到捆绑、从发射卫星载荷到发射飞船的技术历程。如今,长征系列正在向新的纪录挺进。
今年3月下旬,新型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出厂,计划4月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该火箭有两个助推器,用来发射2.5吨有效载荷的高轨道卫星。”梁小虹介绍说:“长三丙火箭是1994年开始研制的,中间曾一度停止,后根据卫星发射市场的需求又恢复了研制,这枚火箭的首飞将为长三甲(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奠定基本型谱。”3月初,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包为民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曾透露,“神七”发射将使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目前已总装完毕。
此外,中国小运载火箭的立项也在今年获批。“它的研制成功将可以满足未来小卫星市场的需要。”梁小虹介绍说,两个新型号火箭的研制也同时展开,这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50年来少有的。另一方面,为了推进火箭产业的市场化改造,融火箭研发、制造、试验、生产等相关单位为一体的火箭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正在酝酿,今年将拿出方案。
谈起上述内容,梁小虹颇为感慨。他说:“中国正处于航天发展的黄金期。”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