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播报
牛头山平台改名“嫦娥一号”观景台
“嫦娥一号”奔月在即,全国各地上千人将赴西昌目睹奔月风采,本报昨日独家获取观赏现场示意图。
据金英旅行社办公室汪主任介绍,牛头山平台正式改名“嫦娥一号”观景台。据称,此举是为永久性地纪念“嫦娥一号”发射。
由于“嫦娥一号”观景台位于一座小山上,可直接看到卫星发射现场。因此,在该处观看的游客,需支付千元以上费用。
另外一处观赏平台“奔月楼”位于连接发射中心与漫水湾镇的专用公路旁。“奔月楼”为一座四层楼房。届时,游客可在楼房顶上观看卫星发射。
记者看到,“嫦娥一号”观景台有三面标注着广告位。汪主任介绍说,由于时间紧迫,暂无商家前去刊登广告。
昨日下午,记者走进汪主任办公室时,他正在与当地邮政部门联系,为当日参观“嫦娥一号”发射的观众所持门票加盖邮戳。
据介绍,目前,报名欲观看“嫦娥”奔月人数大大超过规定人数。汪主任称人数未超过1500人,“首先要按照发射中心的规定,绝对保证游客的安全”。
记者了解到,两处观景平台于2002年开始接待游客观看卫星发射。“以前我们也在网上做广告,但报名参加的人不多”。
技术层面
每月有三次不超过35分钟发射时机
哪些因素会影响卫星发射时机?这是目前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相关专家称,发射窗口小是深空探测的一个显著特点,“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受到许多因素制约。
若发射窗口不具条件须改计划
根据目前的推进剂估算结果和运载火箭的要求,每次发射窗口大小为35分钟。 要保证每个月1次,每次不超过35分钟的发射窗口,是十分困难的。由于卫星发射要求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对温度、湿度、平均风速和高空风速等都有严格要求,同时,要求距发射中心30~40公里范围内无浓烟、雨和雷电,能见度不小于20公里。若发射窗口不具备发射条件,必须更改发射计划。若“嫦娥一号”卫星一旦错过发射窗口,只能等待其他月份的某一天的另一个35分钟。
在“嫦娥一号”卫星轨道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发射窗口的影响,为确保发射窗口,科技人员在调相轨道设计了周期为24小时的停泊轨道,卫星可以提前1—2天发射,让卫星环绕地球多运行1—2天,即将发射窗口扩大到3天,每天35分钟。这样才能保证“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时刻和预定轨道飞向月球。
嫦娥工程研制队伍经过对2007年所有的发射机会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最终选定时间择机发射。
“嫦娥”轨道按最小能量设计
据介绍,“嫦娥一号”轨道是按最小能量设计的,根据地月的运动规律,它每月只有1~2次的发射机会。若考虑到轨道光照条件对电源子系统的影响,对上述2次发射机会还要进一步限制。
为选择最优位置进入环月科学探测轨道,使各种制约因素得到最大的优化,科研人员设计了一条标称轨道,在1个月内只有1次机会进入环月轨道。在这次发射时间段中,最理想是按时发射,这个时间称为零窗口。
在零窗口前或后发射都将影响到升空后“嫦娥一号”的轨道调整,如果它推迟进入地球转移轨道,就要额外增加中途修正的速度增量。若偏离零窗口的时间太长,轨道调整的难度就越来越大,消耗的燃料也就越来越多,甚至无法调整回归。因此发射时刻可延迟多少,即发射窗口的大小,取决于中途修正速度增量的允许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