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底部水槽为火箭发射降温
在“长征三甲”火箭携带“嫦娥一号”点火升空的那刻,如何处理火箭底部推力燃料在几秒钟内释放出来的巨大热能?处理的好坏,直接关乎到火箭发射成功与否。
昨日上午,西昌基地有关专家就此详细解答,据称,此处理技术至今仍为我国独有。
火箭底部位置有个水槽
从基地哨位大门进来,再越过专用铁路,你就能看到耸立在苍穹之下即将发射“嫦娥一号”的3号发射塔,它被高墙电网和哨兵隔离在距离记者不到150米之遥的地方,周遭是各种隐蔽电子眼和检测器。一旦有任何人员靠近,哨兵都会阻拦。
因此,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都只能拍摄到3号发射塔裸露在地面以上的部分。而实际上,火箭发射还有个最重要的部分,它处于垂直于火箭的地下。
据知情专家介绍,就在“长征三甲”火箭的底部位置,有一个高6米达两层楼之深的水槽,里面注满了清水,其作用是,在火箭发射时为火箭降温。当火箭点燃发射时,受热度影响,几秒钟时间里水会全部沸腾起来,翻滚起很大的泡浪,发出“哗哗”巨响,在火箭离开的那一刻,水槽里的数吨水会迅速蒸发到不到1/3。
穿过山底的“消火”秘道
千万不要以为,仅靠处于地底这个6米深两层楼高的水槽,就能完全消耗火箭在发射时燃烧释放的巨大热能。它的功能最多消耗1/3,而另外部分则靠另一个洞穴秘道来消耗掉。
据专家介绍,火箭在发射瞬间燃料产生的熊熊火焰(就是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火箭升空时向下反冲的火焰),是水不能完全消耗的,多余的火焰部分会通过连通发射塔附近山底下的一个暗道释放出来,在这座小山的暗道口,记者看到了一些屡次遭火焰破坏的树木,相对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此地的树要低矮很多。
采取管道加注燃料
在以往,向火箭加注燃料时,是用燃料车把液态燃料拖运到发射塔处,此种方法稍有不慎,就会泄漏造成严重事故。后来,研制出更安全的管道加注方式,已经站到3号发射塔上的“长征三甲”火箭,就是采取的管道加注燃料方式。
火箭燃料因剧毒储藏山体里
火箭燃料如何存放?如此剧毒的特殊燃料,是如何加注到火箭中去的?这是航天爱好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据有关人士介绍,这次“嫦娥”奔月的火箭燃料藏在一个深山里,并不是储存在山体表面或者树林中,而是在山体内被挖空的部分。因为,发射卫星的火箭动力燃料为特别燃料,有剧毒不能轻易靠近,必须隐藏在山林处。
记者看到,在接近燃料储放的山体处,张贴着各种剧毒和腐蚀提醒牌。一位身着特别工作制服的技术人员提醒记者,“不能再往前走了,这里不是参观范围。”
权威声音
央视现场直播申请还未获批
“如发生意外,连6公里之外的人都会受到危害,现场直播记者更是首当其冲。”昨日下午,卫星基地一位关键岗位的知情者透露,中央电视台申请过多次电视直播,但考虑到诸多安全因素,一直未获通过,此次也不例外。
这位人士强调:“央视现场直播需通过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以上部门同意,决定权不在这两个部门。”
据本报记者从基地权威渠道获知,作为基地主管部门来讲,对此非常谨慎,不愿直播报道。一位关键人士在电话中向记者坦承:“现在中央电视台在向国防科工委与总装备部申请现场直播资格,但总体来说,我们是不太愿意的,因为对于我们来讲,应该是科学的态度,只要发射卫星,成功和失败的概率是一半对一半。”他指出,直播和拍摄几个电视镜头不一样,会动用大量人员和机器,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这次“嫦娥一号”火箭的发射动力,肯定比以往的动力要大很多,因此,也意味着危险性更大。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国防科工委有关部门求证,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答复道,到目前为止,还未批准任何电视台进入现场直播,即便是拍摄发射电视画面,记者也只能在几公里外的地点观测报道。
这位官员进而表示:“直播可以宏扬民族自信心,但也有危险性,最高原则是安全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