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由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联合组成的研究小组冲破免疫学传统理论束缚,发现非免疫细胞也可产生免疫球蛋白。
据悉,部分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
据介绍,免疫球蛋白(Ig)分子是免疫细胞受到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产生的重要免疫分子,其来源仅限于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Ig分子主要通过补体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行使免疫功能。这是迄今为止免疫学界公认的、不容置疑的经典理论,任何企图重新审视其功能及来源的想法无异于“离经叛道”。
然而,中国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获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证明了除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外,在一些非免疫细胞内如肿瘤细胞及部分正常的上皮细胞,Ig基因同样存在功能性基因重排,并产生一定量的Ig分子;若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抑制癌细胞表达Ig分子或封闭其活性,则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另将抗IgG抗体注入荷瘤动物瘤体内,可明显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进一步研究表明,癌细胞产生的Ig分子在结构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上都不同于B淋巴细胞。
据专家介绍,以上发现将重新定义Ig分子的来源,并阐明Ig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所具有的迄今未知的重要作用;同样,这些研究也将对肿瘤发生与发展的生物学研究及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张蕾)
《光明日报》 2004年4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