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中长期科技规划进入关键阶段 温家宝提出十条方针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4 年 03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出任规划领导小组组长。

    规划制定工作目前已进入非常关键的阶段,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战略研究后,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沟通,特别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通过广泛、深入研讨,凝聚、集成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争取年底前报国务院审定发布。

    规划纳入政府议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共制定过7次科技发展规划,其中《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12年科技规划》)和《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动员的人力最多,其实施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尤其是“12年科技规划”,是中国科技界公认的重要里程碑。正是在这一规划指导下,当时的中国迈开了向科学进军的坚定步伐,谱写了科技事业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制定科学和技术的长远发展规划”。

    2003年1月6日,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几点思考的汇报。会议决定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制定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2003年3月22日,在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着手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一关乎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式列入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日程。

    2003年5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科技部《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工作方案》。

    2003年6月6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并确定了规划制定工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略研究,第二阶段是起草规划纲要,第三阶段是审定《2006-2020年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并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2003年6月13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召开。温家宝总理说:“搞好规划编制,要注意抓好三件事情。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基础。第二,要确立主攻方向和目标,规划最终要落实到重点项目、重点课题上。第三,要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制定规划应成为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集思广益的过程。”

    高规格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十条方针”,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际上,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历史关口,制定这样一个跨度达15年的长远规划,本身就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从一开始,规划制定工作在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上均采取了强有力措施:

    ——成立了由23个部门组成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制定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陈至立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等24位部级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

    ——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以周光召、宋健、朱光亚为召集人,王选等21名资深科学家为成员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专家顾问组。其职责是对战略研究的方向、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任务和战略目标等提出咨询意见;对规划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争议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在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11个部门组成,具体负责规划工作的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徐冠华兼办公室主任,发改委和财政部的领导任副主任。

    ——成立了20个战略研究专题研究组,由2000余名来自科技界、社科界和管理界的专家组成,从事20个专题的战略研究。

    ——建立了战略专家库,广泛组织社会各界专家参与规划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咨询等工作。

    从规划制定工作伊始,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陈至立始终在重大决策、环节上亲自决策把关。

    作为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陈至立多次听取了科技部和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汇报,并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陈至立还十分重视规划战略研究工作,亲自研究战略研究专题的设置、专题组长的人选。她十分重视规划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先后主持召开了6次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企业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参加的规划工作座谈会。

    2003年6月23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论坛举行。陈至立出席开幕式指出,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确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性工作,要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方针、战略、目标和科技工作的总体布局等提出指导性、方向性的意见,并提出重大任务和项目。本次论坛的小组讨论共整理出700多页的记录,陈至立要来所有的原始记录稿,以便全面了解专家们对规划工作的意见。2003年10月31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交流会在京西宾馆召开。与会者千余人,每个小组与会人员多达400多人。陈至立参加了三个小组的交流会。

    2004年2月24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由国务委员陈至立主持,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发表重要讲话,规划办主任徐冠华介绍了规划战略研究工作进展,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就“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对科技进步的需求”作了报告。据了解,国民经济计划口与科技口如此高规格、大范围的面对面对话,还是第一次。

    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的意见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制定此次科技规划的立足点。从开始工作以来,规划办积极向海外专家和科技界权威进行了多次高质量的咨询。2003年11月13日,举办了“走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际论坛”,17名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以及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知名科技战略专家、科学家和政府科技政要和20名海外华人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规划办利用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上海“工博会”等活动,组织了与国外专家的多次研讨会,拓展了规划战略研究的国际视野。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还体现了公众参与的原则。一些全国性的大报开辟了专栏,发表各方面专家对规划战略研究中的重大问题的见解。2003年5月,科技部专门开设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网站。迄今为止,点击数达到40多万次。

    除了大型的咨询活动之外,规划领导小组的成员还分别走访咨询了科技界的老专家。温家宝总理来到王大珩院士家里,认真听取了这位老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后说:“我们正在研究和制定新世纪的科技规划,这个规划包含许多重大科技研究项目,一定要把科学家们好的建议吸收进来。”

    规划工作一开始,陈至立就看望了周光召、宋健、朱光亚等科技界的老领导,听取他们的意见。在交谈中,朱光亚提出了任务需求牵引,项目发展推动的宝贵意见。宋健提出:通过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一定要树立中国科学家的自信心,搞出一些能够带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安全的大项目。正因为过去我们一些科学家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步欲行而趔趄”,否则,我们早就有了自己的干线飞机和航空母舰。

    科技部副部长、规划办副主任邓楠受陈至立委托,专门到清华大学拜访了著名科学家张光斗,征求他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意见。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专程拜访早年曾领导过中科院、参与组织了“12年规划”的科技界老前辈张劲夫,他说,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一定要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正是因为有了第一代中央领导的高瞻远瞩和直接关心,才调动起全国的科学家,制定出意义深远的“12年规划”,最终搞出了“两弹一星”。

    回顾“12年规划”,许多科技界的老前辈说,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科技规划工作,悉心听取科学家的意见,政治家与科学家共同思考国家未来,作出了科学的判断,“12年规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制定科技规划,只有政治家和科学家紧密结合,才能够有大的作为。

    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

    科技资源分散使用、力量不能整合引发的矛盾,在去年科技界抗击SARS期间暴露无遗。徐冠华说:“当前正在进行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是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对国家科技发展重点和力量布局的顶层设计。”他希望科技界以制定该规划为契机,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军民之间、产学研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推动国家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科技工作创造出万马奔腾的新局面。

    2003年8月以来,战略研究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着。2003年12月~2004年1月,来自全国的近500名专家参加了40天的集中脱产研究。

    一位著名科学家说:“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专家不是代表本部门、本单位的专家,而是代表国家利益的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化工大学校长欧阳平凯对“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专题组谈到,我国应该侧重发展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如果微生物和酶工程中的某项技术一旦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不但可以替代传统能源,还可以大量节约能耗,减少污染,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取代国外技术。经过充分酝酿、讨论,“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专题后来专门增加了生物工业工程研究课题。

    预计今年7月结束的战略研究工作已经进入加强与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交流的阶段。交流阶段结束后,将把战略研究报告提交中科院、工程院和社科院进行“三院”咨询,提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式征求意见。

    资料:

    温家宝总理提出十条指导方针

    第一,未来10到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机遇究竟在哪里?要认真研究。实事求是地弄清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确立重点至关重要;

    第二,要重视和做好规划的战略研究。这是个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战略研究,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明确这一点。这样,才能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避免只从部门的、学科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三,规划内容要做到三个“紧密结合”。即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必须与国家安全紧密结合,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

    第四,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认真论证,凝炼出能够大幅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

    第五,要充分体现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促进民用科技与军用科技的紧密结合;

    第六,要实行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注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第七,要统一领导,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八,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要有国际视野;

    第九,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十,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坚持“双百”方针,大胆使用人才,同时培养锻炼出一支从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队伍。(梅永红 浦树柔)

    

    《瞭望》 2004年3月27日

来源: 瞭望

相关文章:
温家宝部署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 研究中行建行股份制改造
温家宝:适时适度调控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温家宝向大会郑重报告:中国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温家宝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