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8月18日发表中国时评文章说,人们普遍认为,中美排球的“和平之战”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宽容,意义远远大过一场东道主国的比赛夺金,甚至大于中国金牌总数第一的预期。因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尤其是筹办奥运会的7年来,中国在精神领域最为夺目的光环。
文章摘录如下:
尽管有国家元首胡锦涛的亲自观战,中国女排15日晚苦战美国女排,仍以2比3落败。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国人同胞家喻户晓的“铁榔头”郎平率领美国队战胜了自己的祖国,中国舆论并没有出现什么偏见和激烈的抨击,反而表现出宽容的欣赏姿态。
郎平的“美国身份”虽然还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但媒体和普通百姓似乎一夜之间成熟了,不再仅仅用国家民族之争的狭义概念来理解奥林匹克的内涵。
人们普遍认为,中美排球的“和平之战”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宽容,意义远远大过一场东道主国的比赛夺金,甚至大于中国金牌总数第一的预期。因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尤其是筹办奥运会的7年来,中国在精神领域最为夺目的光环。
郎平曾是中国人的偶像式的英雄,给一代国人留下难忘的记忆。而如何评价郎平其实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竞技体育作为跨越国界的交流,与“爱国”扯不上关系。
在笔者看来,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其中并无特别出名的国际明星球员)已成世界强队,甚至打败卫冕冠军中国女排,靠的也是中国女排1980年代开创的团结拼搏的精神,而远赴海外执教的郎平也因此成为中国当代体育精神的有效传播者。
从另一个角度讲,郎平在中美交流上所体现的女排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的普世价值观,绝不仅仅属于中国。而“金牌有所属、体育无国界”的理念,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所在。郎平执教于超级大国女排,对中美体育交流而言,亦可以“大使”视之。
20年后,郎平把“女排精神”植入美国本土,让其在金发碧眼的美国姑娘身上绽放。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证明多数中国人已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感。
事实上,本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共有38位外籍教练,曲棍球教父金昶伯、立陶宛篮球教父尤纳斯、法国击剑教父鲍埃尔等等,在这些无国界体育人的教鞭下,中国女曲大胜韩国队、中国女篮大破新西兰、中国剑客淘汰了法国……
体育运动重在参与,奥林匹克人类共享。北京奥运不但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郎平不但属于中国,也同样属于这个世界——中国人通过奥运真正收获了新的精神。(钟海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