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运动员在绿树成荫的北京奥运村内跑步(8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运动员走在北京奥运村运动员居住区(8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这里有免费供应三餐及零点的餐厅,每天消耗9000根香蕉、800桶油、三吨米;这里有专家坐诊的综合诊所,奢侈地并排安置了两台MRI检查仪;这里有奥运会史上最大的健身房,各项设施几千件;这里有近万间卧室,比故宫还多1300……
这里是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村。号称奥运会场馆中安保措施最严格的奥运村生活区自7月27日正式开村以来尚未有媒体涉足过,由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筛选的80名通讯社、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记者5日成为这里的第一批探访者。
运动员餐厅:多口味,24小时免费供餐
国际奥委会有205个成员协会,北京奥运会便要接待20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他们中绝大多数都会选择住在奥运村。这么多人每天在村里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记者在奥运村餐厅发现,这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惊人的。
金发碧眼的道格·布和流利英语与北京腔混搭的张秋平,从去年2月起就在一起讨论奥运村、媒体村以及主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中心(MPC)、国际广播电视中心(IBC)的菜单了。记者5日下午在这座19000平方米、设有5000个座位的餐厅采访时,这两位奥运餐饮服务项目的负责人正在进行日常巡视。
问起这里每天消耗最多的是什么,张秋平说那肯定是米、油、牛肉和鸡肉;说起运动员们每天会吃掉多少根香蕉,道格·布还掏出手机算了一番,结论是9000根;如果对以上数字惊叹,他们还会告诉你,光算三顿正餐,每餐的米饭就要做上整整一吨,油会用掉4000升,合5斤一桶的话是每天800桶。
“昨天餐厅接待了33000人次就餐,今天到现在为止是大约6万人次,”这是两位厨房运营总监大致估摸的数字。说起24小时运转的餐厅里是否会有很多运动员跑来吃夜宵,张秋平轻描淡写地说:“夜里人不多,也就2000多吧。”
当天下午的媒体参观有区域限定,记者们是由餐厅西门进入的,依次可见麦当劳快餐厅、麦咖啡、地中海风味区、包括清真食品和北京特色在内的亚洲风味区,以及中央岛的甜点区,继续向东是国际风味区,工作人员告知“这里要请记者止步了”。
由于还没到正餐时间,每个区域都不是很繁忙,只有供应全聚德烤鸭的餐台前排起了三五人的短队。和全聚德店内不同的是,这里的烤鸭由工作人员卷好肉、葱丝、酱,直接按卷供应。据片鸭肉的师傅说,他们每天要片600只鸭子。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代表团官员恩尼·维贾亚要了三个烤鸭卷,这是她今天晚餐的所有内容了。她说:“这个很好吃,我今天在这儿吃了两顿,都要了烤鸭。”记者试吃了一个,无论饼、酱还是鸭肉,味道正宗而且新鲜,唯一的缺憾是没有黄瓜条,工作人员解释说,按照全聚德的要求,黄瓜都是要现切的,所以这里便“因陋就简”了。
由于有些代表团还没入住,奥运村餐厅目前尚未满负荷运转,常规人流量维持在两三千左右。按张秋平的说法,“再有两天吧,这里就要‘疯’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