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为何今年旱情严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吕娟提出对策——
一场罕见的特大干旱正在中国西南地区肆虐。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有2271万人、1380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等西南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占全国的85%,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口中有79%集中在西南5省(区、市)。
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四,为何今年旱情如此严峻?“除却特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此次西南大旱暴露出当地抗旱基础设施薄弱、抗旱能力偏低和抗旱意识不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吕娟说。
吕娟以云南为例进行了分析。她指出,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城市、人口、耕地等的分布不相匹配,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而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水利设施调节控制水量时空再分配的能力弱。同时,在云南现有水利工程中,普遍存在工程老化失修、病险严重、抗旱效益衰减等问题;从灌溉设施来看,当地大部分灌区工程标准低,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
国家防总抗旱工作组日前赴云南省调查发现,当地水资源调配能力有限,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云南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6.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蓄水工程总库容107亿立方米,水库蓄水总库容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年缺水总量高达40至50亿立方米左右。
“就云南省而言,其抗旱工作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继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优化配置各种抗旱水源工程、进一步规划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合理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等,充分调节、利用水资源,是减少旱灾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吕娟说。
在吕娟看来,抗旱能力薄弱不仅仅是西南地区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整体抗旱减灾能力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抗旱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供水体系抵御旱灾能力较弱、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目前只是局部地区的旱情,一旦发生全国性的大旱灾,后果将难以想象。”
“旱灾的成因非常复杂,抗旱是个长期的工作,科学抗旱应该以提前预防为主。相比较而言,应急性的抗旱成本较高,在部分受灾严重的地区,可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难以缓解旱情。”吕娟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加,干旱灾害的发生可能会愈加频繁,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对此,吕娟认为,我国应加大力度推动抗旱立法,加强相关基础工作,提出抗旱工程的总体布局,加强应急抗旱能力的建设,通过实施科学全面的抗旱规划建立抗旱长效机制,走出年年抗旱年年旱的怪圈。
记者见到吕娟时,她正在和同事们讨论编制《全国抗旱规划纲要》。“抗旱规划实施后,将逐步提高我国抗旱减灾能力和管理水平,主动应对日益严重的干旱灾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唐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