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漫画:陶小莫
年关临近,某大型国企市场推广部负责人沈然,遇到了一件头疼事儿。当地电视台没有按合约播出他们企业的新产品宣传广告,沈然必须代表公司要求电视台归还款项。让他没想到的是,电视台从前端部门到高层领导,都跟他玩起了“踢皮球”。
“员工说这事儿自己做不了主,让找领导。领导又说不清楚情况,让我找具体负责的员工。个个推三阻四,谁也不出面负责,也不给个准话。最后,他们干脆都不接我电话了。”沈然与同事只得一次次地往返于电视台与广告代理公司之间,半个月下来,腿都跑细了也没个结果。
“踢皮球”现象并不是新鲜事,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中心,对1933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日常生活中,98.2%的人遭遇过“踢皮球”。其中,57.2%的人表示“有时”会有这种遭遇,30.3%的人“经常”遭遇这种情况。仅1.8%的人从来没有这种经历。
遭遇“踢皮球”时74.1%的人只能“忍忍就算了”
“踢皮球”最容易发生在什么情况下?调查中,“在政府部门办事时”成为首选,获选率高达81.8%。另外,65.2%的人认为“在垄断行业办事时”也容易有此遭遇,65.0%的人认为是“权益受到损害,维权投诉时”,40.7%的人认为是“在学校等事业单位办事时”,还有37.4%的人认为是“在大型商场等消费场所遇到纠纷时”。
遭遇“踢皮球”时,通常当事人只能忍着。调查发现,74.1%的人认为“办事要紧,忍忍就算了”,32.5%的人会“和工作人员据理力争”,31.7%的人会“受不起这种折腾,索性不办事了”,27.5%的人选择“投诉”。能够下定决心为此“上访”或“起诉”的人,分别只有5.9%和3.9%。
“对方是我们重要的长期合作伙伴,我们也不便通过强硬手段逼迫对方。”为了使公司损失减少到最小,沈然只得一次次忍气吞声。最后,双方高层领导协商后,才把这笔款项纳入下一年的预算中。
“这算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了。要是公司利益有损,可能最后就是我担责了。”沈然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孙柏瑛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生活中涉及个人利益的琐事,人们在遇到“踢皮球”或扯皮时,选择忍一忍是情理之中,只要问题能解决,一般就算了,也免去了很多节外生枝的麻烦。
“但要是涉及的利益关系比较复杂,那就不是忍气吞声这么简单了。很多人会想到投诉或起诉,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该如何投诉,社会上的投诉渠道透明度并不高。”孙柏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