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从未曾远离全国人民的视线。对深圳速度和奇迹的赞誉也好,对深圳被谁抛弃的质疑也好,深圳无疑是国内舆论的一座富矿。此次,深圳被关注的是“居住证”。
在运行了20多年后,深圳的暂住证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居住证制度自8月1日起全城推行,由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外来人口市民化时代。
同城待遇 “居住证”任重道远
本报讯 本报记者 黄超 述评:居住证的全面推行,引爆了社会各界的观点交锋,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居住证和暂住证到底有多大区别。
市公安局的解释是,居住证强化了服务功能,使来深建设者和户籍人口同样享受到了“同城待遇”。居住证被赋予的一系列功能,也成为居住证和暂住证在理论上的最大区别———暂住证只注重“管理”,而居住证是重管理更重“服务”。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专家、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星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居住证消除了对外来人口的歧视感,包含了赋予他们“国民待遇”的深刻含义,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
与官方和专家的乐观不同,市民的反应却远未如此热烈。记者在居住证办理已经逾90%的试点区盐田采访时,几乎所有的受访对象都表达着同样一个观点———这些服务功能除了出入关时利于身份确认以外,目前并没有发现和暂住证有太大的区别。
这样一种反差的背后还有全国各地网友“拍砖”的推波助澜。“换汤不换药”,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以及深圳本地的奥一、深圳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等网站的论坛中,网友对居住证的质疑几乎成了压倒性的声音。
所有的质疑实际上仍然聚焦到了居住证产生与存在的依据上———“管理”和“服务”,谁是本源?而社会对于居住证的质疑也在于对其的期望值过高与居住证目前承载功能有限之间的矛盾。
在28年的快速发展中,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人口达1400万的国际性城市,很多人在这座城市奋斗了很多年却仍然无法落户,仿佛无根的浮萍,又似冬去秋来的候鸟。所以,即使是一字之变,还是有不少人激动不已。但不必“暂住”,离真正成为深圳市民仍然有相当大的距离,毕竟居住证提供的服务数量是有限的,而且不少服务现在还似漂在天上的浮云,让来深建设者可见而不可及,因此很多人的失望是可以理解的。
官方的解释说,深圳的居住证制度还需要一步步完善,目前只是暂行条例,等到运行成熟的时候会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专家也用公共服务的覆盖是一个梯度实现的过程来为居住证目前存在的缺憾辩解。
在这些思想和观点的交锋中,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虽然居住证和暂住证在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理念、信息含量上都大相径庭,但二者在目前的初步实施阶段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欲享受到与深圳市民同等的待遇,千百万来深建设者大军仍然只能翘首以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