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日上午10点,国务院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办公室举行背景吹风会,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喜饶尼玛、中央党校教授胡岩、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助理扎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主任廉湘民等四名藏学家就西藏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
关于西藏农民的增收问题,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助理扎洛认为是持续关注的问题,所有的学术研究,最后的落脚点是在藏族人民生活改善的层面上。
扎洛首先介绍了西藏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他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个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课题组,在过去的八年里,进了大概120个村子进行社会调研,虽然感觉不是非常全面,但是基本上对西藏目前的农民的经济状况有一个了解。
西藏农民的收入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农业收入。尽管西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是农业收入依然是他们经济的主体。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变化,商业的成份或者市场化的成份不断增加。藏族一直都有一些商业的传统,但是原先的市场化主要是自己的剩余产品拿去市场交换。但是现在有一些变化,无论种田也好,养牲畜也好,有市场利润的导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和传统经济有了一些变化。比较典型的,比如说在藏区有很多的地方开始有短期育肥羊,把羊买来,用饲料几个月以后,羊的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就卖出去,并不是原有的饲养方式,而是完全为了市场。同样,我们看到,青藏铁路修通以后,西藏农产品在内地也很旺销。我曾经到拉萨去过一个菜籽油厂,因为有检测,西藏的菜籽油跟内地的不一样,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前的成本很高,现在青藏铁路修通了以后,成本降低了,所以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对西藏的农产品有很好的需求。这种时候,以前传统的农民家里可能会种很多种农产品,比如说油菜一部分、土豆一部分、青稞一部分、小麦一部分,现在不这么种了,集中种油菜,因为销路好一点,种油菜不是满足自己需要的种植方式,而是有一种市场导向,通过货币再来购买自己其他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尽管农业生产依然是主体,但是跟传统相比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第二,采集业。这对西藏农民的货币收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最有名的是虫草,在西藏牧区广泛有这些东西。另外,西藏东部和南部地区,松茸是很重要的,这是一种蘑菇,是市场价格比较高的。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说各种各样的药材等等。采集也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比较大。但是最近这几年,虫草和松茸价格一直在持续攀升,对农民的货币收入影响也是很大的。
第三,非农就业。过去十年以来,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投资很大,这些投资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中间。
第四,服务业。西藏现在确定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西藏旅游业的依托是传统的民族文化,所以利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获得经济上的回报,这是西藏正在发展中的产业。这也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旅游业需要很多的服务人员,也需要很多的民俗表演,吸纳了很多西藏的农民。还有传统的行业这些年恢复得比较快,比如说西藏昌都县的噶玛寺,是传统的藏区手工艺的流派之一,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这个寺院和周围的一些村子,这些年来手工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我们在好几个村子做调研,几乎所有的人家都从传统手工业行业受益。目前在四川的阿坝、甘孜这些地方,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去做一些佛像、给人家盖房子,做一些雕刻、做一些木工活的都有。
扎洛说:“很多国外的媒体也曾经到我们所里来提过这样的问题,经济发展当中,西藏的农民的收入是不是被边缘化了,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去看一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刚才讲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不会有人跟藏族人夺这个饭碗。新兴的行业中间,非农就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藏族人的参与程度,还有服务行业中间藏族人的参与程度,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现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做过很多包工队的调研,其中大体上的一个格局,四川的老板比较多,他们一般会带着相对比较高级的技术工人,比如说工程师,都是从四川带来的,但是再往下走,比如说普通的打工者,多半都是藏族。我做过调研,他们去了之后,图纸和技术工是看不到的,因为藏族传统的建设技术就是盖一个两层楼,已经是很不错的技术了。但是我们要盖高楼,传统的知识是不够用,必须有一套建筑的图纸才能盖十层的高楼,所以这种情况下确实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的企业家也好、技术工人也好,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说来了之后给了钱你就能承担各种任务,这是不符合规律的。”
扎洛认为,藏族人应该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的。调研中发现,在藏族人擅长的一些领域中间,藏族的企业家是很多的,也有很多的汉族或者回族,内地去的人在给他们打工。扎洛说:“所以现在的格局是这样的状态,而不能仅仅说藏族人被边缘化,这种看法过于简单了,而应该看到他们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层次上吸纳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