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意邀请了中国问题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邵道生研究员两位反腐专家就此做出深度分析。
中央掀起的一个又一个“反腐风暴”,让一大批贪官无处可逃。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增大,贪官们的“藏猫儿”行动也越来越快地现形 插图/谢峰
2006年、2007年贪官涉案时长比较
反腐·成果
铁拳出击
贪官隐藏期越来越短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贪官隐藏期越来越短,是不是表明政府的反腐败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
邵道生(以下简称邵):目前执政党在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步伐上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定和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规支持和制度支持。
胡星斗(以下简称胡):中央的反腐实现了四个转变。
反腐败方式由运动式反腐转变为制度反腐;反腐败重点由事后惩治转变为事前预防;反腐败领域由政府部门转变为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全领域;反腐败路径由中央力推、高端行动转变为重视群众举报、发挥民间网站的作用。
四大勾结
出现权力相互庇护
FW:在政府着力打击的前提下,腐败的表现形式是否发生了演变?
胡:从宣判的一些案例看,目前在一些地方,官员腐败呈现四大"勾结"的特点:官与官勾结、官与商勾结、官与媒体勾结、官与黑社会勾结。
邵:历史的发展机遇使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反腐败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腐败的主要表现开始从商品流量领域的腐败向资本存量领域的腐败演变,如国企改制中的腐败、城市拆迁中的腐败、大型建筑工程中的腐败、股市操作中的腐败和金融领域腐败。
民间反腐
逾七成案发系举报
FW:在本报的统计中,2007年被判刑的贪官有76.47%的案件是被举报而导致案发的,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反腐的力量不单单来自政府?
胡:中央政府开始发力,全民反腐已经时机成熟,许多民间反腐网站一举成名。
随着腐败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愈演愈烈,危害越来越大,相应地,反腐败网络、举报者纷纷出现,全民反腐的态势已经形成。
邵:总体来说,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是相当不错的。目前中纪委颁布了一系列反腐败文件,反腐斗争变得更有方向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腐败斗争使腐败分子进入了一个"开始受审的高峰期"。
风暴反腐
中央打击贪官力度加大
FW:如何理解"反腐败斗争使腐败分子进入了一个开始受审的高峰期"?
邵: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每年都有三四万腐败案件受审,并有一些中高层腐败官员落网。
中央根据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不失时机地掀起一个又一个反腐专项行动(人们俗称的反腐风暴),如"审计风暴"、"环保风暴"、"清理红顶煤商风暴"以及当今正在开展的"反商业贿赂风暴"等。
为加强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我国在国际反腐败合作方面,签订了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引渡条约。
过去腐败分子是"捞了就跑,跑了就了",如今,即便是跑了, 遣返受审也只是时间问题。
胡:2007年是中央政府反腐败决心最大、力度最大的一年。2007年中央查处了一批省部级高官,对犯罪分子的威慑极大。比如,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开除党籍、公职,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同时,还有一批反腐败事件影响极大,如云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胡星被判无期徒刑;北京市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落马;安徽省亳州市原政协副主席、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效金等9名古井高管被立案查处;山西"黑砖窑"事件一批责任人被查处;全国牙防组被撤销等。
反腐·问题
"一把手"腐败
成吏治难题
FW:反腐败取得如此大的成果,能不能说腐败分子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
邵:不能。被送上腐败审判台的腐败分子只是现实存在的一部分。
在一些地方,买官卖官现象比较严重,说明对"第一把手"监督的问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对位高权重的领导的主要倾向仍然是"不敢监督、不想监督和不能监督"。
胡:如何管住"一把手",也成为中央正在认真研究的吏治难题。这个时期还有新现象。2007年,一批"土皇帝"事件引起舆论大哗。
例如,陕西绥德县职业中学校长为了让助学金在年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去找县长签字,结果因干扰公务被拘留。
陕西志丹县两人因编发"辱骂政府机关领导干部"的手机短信,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的名义逮捕等。
"官场潜规则"
当今仍然有市场
FW:未来的反腐之路该如何走?
邵:目前,社会转型时期到处存在着"巨大的利益诱惑",而在当今的官场确实存在那种"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所谓"同路人"。
有利于腐败繁殖、衍生的种种"官场潜规则"--即"官场腐败文化",在当今仍然很有市场。
尽管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还不能做出"腐败得到根本遏制"、"反腐败斗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样的判断,反腐败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记者 郭媛丹 数据来源:法晚年度报道组(徐烨 曹雪 朱治华 王永生 毛灵譞 阴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