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川渝严重高温伏旱根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灾情频发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8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嘉陵江重庆主城区段八九月间本应水流丰沛,今年却只有涓涓细流,裸露的河床处处可见。(余继军 摄)

旱情似火!入夏以来,重庆、四川出现50多年来最严重的高温伏旱。持续高温的原因是什么?高温伏旱的出现与三峡工程有关吗?就此,记者专访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委员会气候应用与服务工作组主席董文杰等多位专家。他们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后认为,将今年高温伏旱归咎于三峡工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川渝极端高温干旱

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个例之一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认为,重庆、四川等地都属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高温干旱的易发区。重庆更是我国长江流域著名的“火炉”,为我国高温伏旱的主要频发区之一。在近500年中平均十年有4年旱,19世纪以后严重伏旱出现频繁。从重庆地区历史气候的变化特征来看,目前正处于全球增暖背景下的一个温暖期。进入21世纪以来,重庆年平均气温持续偏高。伴随着气温的升高,年降水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如2001年仅为813.9毫米,去年为1020.3毫米,均低于多年平均值。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地表气温变化与全球平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增暖的幅度达到0.5―0.8℃/100年。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半球中高纬陆地地区的极端冷事件(如降温、霜冻)逐渐减少,而极端暖事件(如高温、热浪)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从全球来看,重庆、四川的极端高温干旱并不是孤立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个例之一。

专家强调说,今年重庆、四川的极端高温干旱事件也不是最极端的,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当地自身典型气候特征所决定的。这在三峡水库建设之前曾多次发生,是气候变异和气候变化的结果。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高温伏旱造成旱情严重与今年下垫面热状况和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

据介绍,四川、重庆高温伏旱与今年下垫面(在大气下面的地球表面,海洋、陆地、森林、草原、湖泊、裸土、积雪等都是大气的下垫面)热状况和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今年冬春季西太平洋暖池海温比往年偏高达0.5℃,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动明显。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较往年偏北、偏西偏强。副高的这种异常形态,不利于南方的暖湿气流到达西南地区东部。另一方面,西南地区受大陆高压稳定控制,川东、重庆上空盛行下沉气流,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致使该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旱情严重。这种气候状况长期控制了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导致伏天高温天气出现时间较长,对重庆、四川等地区影响十分突出。

其次,在2005/2006年冬季,青藏高原地区降雪较常年偏少两成左右,使得亚洲季风增强,我国夏季季风雨带位置偏北,而长江流域降水相对偏少。夏季青藏高压也比常年偏强,并与副热带高压连接成一个强大的高压带,持续控制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同时,来自中低层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受大陆高压阻断,使我国西南地区水汽条件不充足,空气湿度偏低,造成干旱少雨。

第三,今年前期气候系统的异常还使入夏以来,尤其是进入8月,冷空气难以南下到西南地区,而是平移到我国东部,造成北京、黄淮、东北等地带降雨较频繁。而西南地区南北气流交汇不明显,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少。

三峡水库影响不大

科学研究认为、监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对周边地区气候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专家指出,虽然国际上在特大型水库的生态和环境影响问题上还存在较大争议,但一般认为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大范围气候的影响并不明显。当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由原来的陆面转化为水面,由于水体的辐射性质、热容量和导热率不同于陆地,会改变库区与大气间的热交换,从而提高夜间和冬季温度,降低白天和夏季温度,使库区附近的气温得到调节。在我国季风区,由于降水多集中在暖季,所以大型水库一般都具有使其内部年降水量减少的作用,而库区周围地区由于空气湿润,降水机会增多。但这种小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小,决定重庆、四川气候状况的主因还是大气环流异常。

据专家介绍,三峡水库是一个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地区的小气候有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中国科学院与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共同对三峡水库形成后的气候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其基本结论是:“三峡水库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和雾的水平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水库附近表现最明显。各气候要素建库前后均有一定变化,但增减幅度不大。”

在三峡工程建设开始之时,国务院三峡办就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启动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工程”。监测结果显示,并没有发现三峡库区蓄水量的变化对气候造成明显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告诉记者,自从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蓄水以来,国内、国际都非常关注水库是否会对周边气候造成明显影响。利用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研究由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陆面状况的改变对周边气候的可能影响,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国内外目前都有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的方法、模式不同,结论不完全一样,但目前研究结果都表明:三峡水库的建设不会对周边区域气候带来明显影响,在某些方面还会改善周边的小气候特征。

链接

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交界的伊泰普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大坝库区属温润亚热带气候,与我国三峡库区的气候和环境类似。对水库1984年建成前后的监测数据表明,水库周围的年均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都变化很小。对水库周围6个农业气象站的多年数据分析也表明,兴建水库并未引起库区周边地区的气候发生任何趋势性的变化。(刘 毅)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