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的罗先生新年同学聚会,大家谈论的中心话题是印度洋地震和海啸。聊起捐款时,罗先生的一位同学表示,从电视上看到那么悲惨的场面,他欣然解囊了。
上海市民薛山是一位海啸目击者。这两天他赶到南京步行街捐款时还拿出自己拍下的现场照片,呼吁更多市民加入为灾民捐款的行列。
与有着100多年慈善事业历史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起步时期。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和上海慈善基金会成立,10年间中国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组织已发展到100多家,募款数额从最初几千万发展到50多亿。越来越多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得到了多种形势的社会救助。
6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引述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两位教授一项调查显示,慈善事业在中国社会正逐渐被公众认可和接受,90%以上的公众知晓慈善事业并认可慈善事业。但调查同时显示,中国公民尚未形成浓郁的慈善意识和社会氛围,据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他们所获捐赠的70%都是来自国外和港澳地区,国内富豪的捐赠仅占15%还不到。
专家认为,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其发展需要有一种社会氛围,即需要公民慈善意识和社会慈善价值观的支撑。如果大多数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慈善事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根本不可能产生公益意识和慈善意识,而是将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事业完全归于政府职能的范围。
新华网 2005奶奶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