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性缺水再次成为正在召开的贵州“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大问题。10年内彻底解决工程性缺水的状况成为代表、委员们共同的希望。
贵州的水资源总量为1062亿立方米(含地下水资源260亿立方米),总量在全国排在第6位,属于水资源量较丰富的省份。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存不住水,缺乏水利设施留不住水,是造成贵州目前严重工程性缺水的现状。因工程性缺水,贵州目前还有1300 多万人存在饮水有困难或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0.41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50%以上的城市发展受到水资源限制。
贵州总用水量不到100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仅9%,居全国末位行列。
全省有耕地2660万亩,目前能灌溉的仅1400多万亩。2004年全省农村人口人均灌溉面积只有0.31亩,2005年为0.37亩,去年又提高到0.41亩,计划今年达到0.45亩。尽管每年都有很大的提高,但距人均灌溉面积0.5亩还有差距。
贵州省思南县青杠坡镇高庄寺村34户人家人畜共用一处浅井水,秋冬两季需要专人每天天不亮就去排队等水,有时一天才能等到一挑水。村民说;“希望政府能帮我们修建几个水池、水窖,实现几十代人的梦想,不用排队就能喝上干净的水。”
与高庄寺相邻的铺子上、龙家寨、合同坝、养马坨等17个村因为没有蓄水设施,雨天地势低洼处易成灾,晴天108个村民组1.6万人饮水困难,每年农作物都因干旱减产甚至绝收。
从1992年开始,贵州就提出了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贵州省财政不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2006年省级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增加到3亿元,比上年多了1.1亿元。到2006年底,全省水利总投入达31.26亿元,解决了近110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贵州计划分两个五年解决目前全省1300万人饮水不安全或困难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700万人,这个被称为“饮水安全”的工程从去年开始启动,完成了 70多万人。截至2006年底,全省完成新增灌溉面积25.09万亩;完成改善灌溉面积6.67万亩;完成恢复灌溉面积51.43万亩。
饶小华代表说,江口县6万人饮水困难,5万亩望天田收成得不到保障,贫困人口多集中在这些地方。2007年,县财政将投入110万元,争取国家补助,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加快“三小”工程建设。力争10年内彻底解决工程性缺水的状况。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建议增加国家补助比例,取消地方匹配。
朱开茗委员认为,从资源量来讲,要解决城乡缺水问题是完全有基础的,关键是要加快建设水利设施,千方百计把水留下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是工程性措施,二是非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就是大力发展水利工程。非工程措施即是依法管理,依法节约用水。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又是大量的浪费水,管理不善,管理体制不顺,水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贵州在解决工程性缺水工作中,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特大型的调水工程),以“滋黔”工程(中型水利工程)为骨干,以“三小”工程(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为主要内容的益民工程为基础加大推进力度。同时,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
今年贵州要解决100万人以上饮水安全,搞饮水配套120万亩以上,修三小工程10万个以上,治理病险水库100座以上。集中更多的资金,帮助非产烟地区加快“三小”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稳定的水利建设资金来源。(记者 陈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