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周刊刊载文章称,中国径流总量仅次于长江,在各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珠江,已经拉响了水危机警报——入海口咸潮上溯加剧,沿途排污屡禁不止,流域各城市之间水资源“争夺战”一触即发,上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文章说,香港、澳门、广州、珠海、中山和东莞等珠三角城市,近年来受珠江口咸潮上溯影响,冬春季节用水频频告急。咸潮上溯导致珠三角部分企业停产,城市不同程度停水,居民被迫饮用严重超标的自来水。
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介绍,近20年来珠三角地区曾发生过5次严重咸潮,其中三次发生在最近三年的冬春季节,咸潮影响时间和范围不断扩大,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已经从农业、工业等单纯的行业扩大到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成为威胁珠三角地区用水安全的“心腹大患”。
文章介绍称,近三年来,每逢冬春枯水季节,高浓度海水屡屡沿珠江入海口上溯。据了解,每当咸潮上溯时,企业用水咸度猛增,为防设备被腐蚀,企业被迫停产,有的生产设备来不及关闭,遭严重损毁,只能长时间停产。如钢铁工业生产用水,氯化物含量不能超过每升20毫克,电厂锅炉用水氯化物含量不能超过每升300毫克,但在咸潮期间,水的含氯度普遍超过800毫克/升。在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等沿江农村,咸潮导致大片农作物死亡,良田被迫弃耕。
文章说,根据中国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氯化物含量必须低于250毫克/升,但咸潮上溯时珠三角各城市水源氯化物含量长时间保持高浓度,部分水厂被迫关闭,居民饮用水受到威胁。
2003年底至2004年初,咸潮袭击澳门、珠海、中山和广州等城市。澳门、珠海连续无法取水达到28天,珠海的挂定角、广昌泵站170多天不能抽水,横琴岛和三灶地区40多天无水供应。广州、东莞、中山部分水厂也被迫停产停水。
2005年底至2006年初,特大咸潮再袭击珠三角,珠海、澳门累计无法正常取水达48天。联石湾水闸含氯度最高时达7130亳克/升,磨刀门水道广昌泵站含氯度最高达10000亳克/升,分别是国家标准的28.5倍和40倍,成为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情况。珠海、澳门居民被迫去山上取水或购买纯净水饮用。
文章指出,人为因素加剧咸潮危害。从2003年开始,珠江流域连续几年出现秋冬连旱,上游来水偏枯,珠江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潮上溯。但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珠江口非法采砂猖獗,加上珠江流域上下游水资源调度不合理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咸潮上溯和危害程度。
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介绍,近年来,珠江口各河道非法采砂屡禁不止,加上大规模航道整治,珠江河床普遍下切。如西江主河道磨刀门水道下切了1.2米,顺德水道下段下切达3.39米,珠三角其他河口下切普遍超过1米。河道下切、河口与浅海区深槽加深,使得珠江河口及珠三角地区的潮汐通道更加畅通,有利于咸潮向上游推进,咸潮上溯越来越远,危害日益加剧。
为确保珠三角城市供水安全,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1月、2006年1月和10月,珠江流域连续三次实施从珠江上游的贵州、广西远程应急调水补淡压咸,有效缓解了珠三角供水紧张。
文章表示,但是,远程调水解近渴难解远忧。珠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分析认为,珠三角咸潮倒灌将成为常态,目前尚无科学有效的治本之策,而长距离调水只是应急之举。咸潮倒灌需要应急调水的时间往往和上游电站蓄水、发电和农业灌溉高峰期重合,每一次调水都会给上游百姓和企业带来损失,而补偿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