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9年度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蒙蒙
2010年5月18日
综 述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我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不断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推进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连续四年完成国家减排年度任务,重点流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一、环境质量
(一)水环境
全省12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32.5%,比2008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28.5%,较2008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达到《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小于36%的目标要求。
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年平均浓度为4.9毫克/升,较2008年下降了2.0%,较2005年下降了12.5%,长江、太湖和淮河流域均有所下降,也未出现重金属年平均浓度超标的断面。
长江、淮河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为48.3%,与2008年持平,较2005年提高10.3个百分点,达到《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大于39.1%的目标要求。
2005年以来,我省长江、淮河流域国控断面好于Ⅲ类水质比例呈上升趋势;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比例呈下降趋势。
2005年以来,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
2005年以来,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氨氮超标(以Ⅲ类为标准)断面比例呈下降趋势。
1.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省废水排放量52.3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5.60亿吨,占48.89%;生活废水排放量26.76亿吨,占51.11%。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82.1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3.13万吨,占28.15%;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59.04万吨,占71.85%。氨氮排放总量为6.4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1.35万吨,占20.83%,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5.12万吨,占79.17%。
与2008年相比,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2.98万吨,氨氮排放总量减少0.50万吨。
2.城市饮用水源
13个省辖市市区22个主要供水水厂取水总量为186939万吨,其中南京、常州、南通、扬州、镇江和泰州等市饮用水主要取自长江,取水总量合计121707万吨,占取水总量的65.1%。太湖、京杭大运河(苏北段)等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源。
南京、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泰州、宿迁等11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无锡和盐城饮用水源地受溶解氧、铁、锰、pH值影响,达标率低于100%。
3.长江流域
长江干流水质为优,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为轻度污染。干流10个断面全部达到Ⅱ类,与2008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主要入江支流的45个断面中,好于Ⅲ类水质占53.3%,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
2005年以来,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Ⅰ~Ⅲ类水质比例均逐年上升,劣于Ⅴ类水质比例逐年下降。
2005年以来,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石油类超标断面比例均有所下降,溶解氧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波动式下降。
4.淮河流域
淮河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淮河干流江苏段4个断面水质中,Ⅲ类水质占100%,同比保持稳定。
主要支流的179个断面中,Ⅰ~Ⅲ类占60.3%,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质占8.4%,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
2005年以来,淮河干流Ⅰ~Ⅲ类水质比例波动显著上升,支流Ⅰ~Ⅲ类水质比例逐年上升。
2009年,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2005年以来,氨氮、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断面比例均有所下降。
5.重点湖库水质
2009年,重点湖库未出现大面积“水华”和水体大面积黑臭。
太湖湖体21个测点中无Ⅰ~Ⅲ类水质,劣Ⅴ类占66.6%,水体为重度污染,全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洪泽湖湖体10个测点,水质均劣于Ⅴ类,水体为重度污染;全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2005年以来,太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也有所下降;洪泽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也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