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企业效益水平大幅下降
2008年,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5.6∶45.7∶38.7调整为14.3∶47.7∶38,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增速分别为9.5%、17.2%和16.7%。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省实现粮食产量568亿斤,增长15.7%,粮食生产获得有史以来特大丰收。主要经济作物总产量大幅增长。农产品加工实现增加值399.5亿元,增长34%。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得到大力发展。
2.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效益水平大幅下滑。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省工业企业影响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工业生产仍保持18.6%的较高增速,但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全年效益水平较上年下降17.9%,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化、食品、医药、通信设备及电子制造五大特色行业中,除食品工业利润大幅增长56%之外,其他四个行业的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停产企业数由11月份的575户猛增至12月份的858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9.5%,12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降至9%,为近三年的最低水平。
3.服务业加速发展,结构趋于合理。在《吉林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制定实施后,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以旅游、会展为特色的新型服务业迅速赶超传统服务业,并对消费需求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全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42.7亿元,增长16.7%,增速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三)居民消费价格走低,生产价格及劳动力成本上涨
1.居民消费价格在食品价格回落的拉动下,逐步趋于平稳。从6月份开始,食品类价格明显下调,年末价格指数较全年最高点回落8.9个百分点,成为稳定物价的主导因素。
2.受石油、钢材、农副产品等价格上涨影响,生产者价格涨幅提高。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分别比上年提高6.1个和2.2个百分点,二者的剪刀差同比扩大3.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更是大幅上涨,全年涨幅为13年来最高。
3. 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劳动力价格有所上升。2008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2.5万,城镇登记失业率较年计划低0.42个百分点。社会从业人员数量创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较上年增长16% ,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增长52.9%,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较上年增长11.8%。农村年人均补助水平增长50%。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较07年提高250元。
(四)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支出结构有所优化
全省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地方级财政收入连续2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地方财政支出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速创22年来最高,重点支持社会保障、教育、农业、环境保护、城乡社会事务等关系民生的方向,为全面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