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灾后重建已完工94% 灾区居民收入比全省高3.4%] [灾区经济发展超过灾前水平] [19省市共投入对口支援重建资金843.8亿] [温家宝第十次踏访灾区] [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实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中国网 王锐/摄)
中国网北京5月10日讯(记者程圣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今日表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的日夜奋战,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如期实现。。
国新办今日上午就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举行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穆虹在发布会上表示,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浴火重生的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创造力。对口支援省市和援建工作者奋勇争先、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始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方针,坚持科学规划、民生优先、统筹城乡、安全第一、保护生态、创新发展等重要原则。
据介绍,截至2011年4月底,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41130个重建项目已完工38803个,占重建任务94.34%;完成投资8851.53亿元,占规划投资92.37%。“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基本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根据受灾三省恢复重建的实际进展,今年9月底(总体规划颁布3周年)将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重建美好家园的预期目标胜利在望。
居民住房优先建设
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始终摆在恢复重建的突出和优先位置。按照设计理念先进、功能布局合理、地方特色鲜明的要求,建设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住房。曾经残垣断壁的废墟上,城镇安居房拔地而起,农村安置点错落有致。农房维修加固292.14万户、农房重建190.85万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145.68万套全部完成,需重建的29.12万套城镇住房,已完工28.83万套。
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立足于功能的恢复、提升,灾区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资源进一步整合,布局更加合理。已建成各类学校3839所,占规划任务的96.6%;建成各类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2169个,占规划任务的93.3%。学校、医院提高一度抗震设防,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成为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一大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村民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保障水平比震前有了飞跃提升,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水平跃居西部地区前列。
基础设施根本改善
将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一大批关系灾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建成,已恢复改造建设高速公路841公里、干线公路5855.1公里、农村公路40178.5公里,成灌铁路、都汶高速公路等标志性交通项目投入运营。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灾区内外交通快速通行能力和交通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公众通信网完全恢复,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显著增强。骨干电网和农村电网重建基本完成,震损水库除险加固为防洪减灾和供水保障提供有力支撑。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灾害隐患治理、应急指挥和救援救助、综合减灾避难场所等项目正加紧实施,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重建优化升级
着眼于发展抓重建,将产业恢复重建和优化经济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灾区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等农村建设项目已完工1817个,占规划项目的98.22%。工业企业、旅游、文化产业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完工5279个,占规划投资的98.9%。震损企业全部恢复生产,阿坝铝厂产能倍增,东汽产能和销售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商贸服务、粮食流通和金融服务设施等市场服务体系全面恢复。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就业需要,灾区特色优势产业顺势而起,落后产能正在被新兴产业所替代,小、散、乱的旧产业发展状况正在向着聚集高效的新模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水平提升。
精神家园同步筑就
通过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加强民族文化和地震遗迹保护、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传承感恩文化等活动,灾区群众得到了心灵的抚慰,逐渐走出灾难阴影。在重建过程中,灾区干部群众的开放意识、创业意识、文明意识得到增强,新家庭、新事业开启了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展现出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面貌。涅槃重生后的灾区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勃勃生机的窗口。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在强化灾后重建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汶川水磨镇、绵竹大成村、什邡马祖庙等一大批现代化新城镇交相辉映,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展现出藏羌特色、宜居和谐的新风貌。群众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历史的变迁,享受和融入现代文明。
穆虹表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为玉树、舟曲以及今后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重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重要经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鼓舞和激励我们继续扎实做好汶川地震恢复重建收尾工作,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我们将继续支持灾区发展振兴,为灾区人民巩固恢复重建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