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A股市场资金持续流出3个月 213家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双增长 -外汇局监管企业外债 严防资金集中外逃 60亿热钱上半年逃离中国 -数家钢企减产与降薪齐下应对行业寒冬 宝钢全员降薪10%保盈利 -广东公务员房补将达工资的18%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获批正式设立 -国内多名富豪出手相救蒙牛 不愿被外国人买走 资金缺口或达30亿 -国产大飞机2020年前飞向市场 ARJ21支线飞机获国内外208架订单 -苏丹绑架案细节披露:绑匪发现围捕后枪杀人质 已经掌握绑匪名单 -云南遭大雨袭击35人死亡 南方大范围阴雨 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三鹿出售方案敲定 三元将收购7家核心工厂 -重庆开建西部第一高楼形似帆船 京沪高铁廊坊段征地引暴力事件
近百万劳动力入疆采棉 往返70天创造数十亿收入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1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棉花面积和产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连续几年刷新“历史纪录”。新疆农业厅的数据显示,2007年棉田面积达到2007万亩,几乎相当于中国这个面积最大省份耕地的一半。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疆的棉花面积就已达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棉花面积和产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首位。调查显示:从1999年到2006年,新疆的棉花总产量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从1999年的135.4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218.9万吨,年均递增7.1%  

 

棉花产量的持续增加,带来了农民的增收。据了解,去年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40%,农民新增的400多元人均纯收入中,有260多元来自于棉花;在南疆棉花主产县,棉花收入已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7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农村经济处处长马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考虑稳定棉花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新疆的棉花种植、加工产业可谓是后来居上,从1985年开始大量推广种植棉花,棉花生产加工产业迅速扩大,推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速度。 

 

经过连续近24年的“扩棉、稳棉”发展,新疆的棉花生产、加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新疆棉花增产又丰收的好形势,也为附近省市的劳动输出提供了机遇。如仅甘肃省,近几年每年来新疆的拾花工就达50万人左右。河南、宁夏、四川、重庆等地的拾花工总数已达数十万人。每年秋天近百万的拾花工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新疆,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风景。  

 

甘肃通渭:一个贫困县的“拾棉总动员”  

 

“一把手”亲自动员和指挥  

 

2008815日,甘肃定西,一个西部著名的贫困县——通渭县专门召开全县赴疆拾花工作会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赴疆拾花组织工作的关键时期。”县委书记燕胜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像通渭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县,通过组织赴疆拾花,不仅挣回了票子、学回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促进了发展。”  

 

为什么要由政府出面组织赴疆拾花这一行动呢?通渭县将此定位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国家级的贫困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一个“一直困扰着该县发展”的巨大问题。  

 

燕胜三给《中国经济周刊》列举了一组数据:通渭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为740.49元,家庭经营性收入为912.57元,转移性收入为126.93元。而在工资性收入中,农民外出务工收入542.66元,占73.3%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劳务输出是增加我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组织赴疆拾花是季节性劳务输出创收的重要途径。”常年工作于甘肃定西这一苦脊地区的燕胜三,对当地情况格外了解,他认为:“现在,夏收已经结束,秋收尚早,在这样一个相对农闲时期,我们组织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广大妇女赴疆拾花,既解决了新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又解决了我县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  

 

而以前曾任通渭县委书记的定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红伟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通渭县以军队营连建制的形式,发动组织群众赴疆拾棉,每一次拾花工往返都由县上领导到火车站接送,并创作了“通渭人家”的歌曲,由音乐老师带领一路唱到新疆。 

 

燕胜三书记表示,在农民主体、政府主导、行政推动的原则下,赴疆拾棉已成为通渭县的一大劳务输出品牌。组织赴疆拾花,让常年出不了门、不敢出门、不愿出门的农村妇女第一次走出家门,乘坐火车千里奔走,来到广阔的新疆,既挣到了票子,又增长了见识;既开阔眼界,又启迪思路。  

 

燕胜三说:“这是对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资源的一种开发,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由于贫穷,通渭县组织群众修梯田、种植全膜玉米,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而无法组织更多的财力扩大生产,通渭县域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层次水平。如今,在通渭县有两句口号喊得最响亮:“一人赴疆拾花两个月,全家当年实现梯田化”、“一人赴疆拾花两个月,全家粮食来年实现大增产。”  

 

两句口号蕴含的道理,在于动员群众通过拾花挣钱修建梯田、改善生产条件,通过拾花挣钱购买地膜、扩大全膜玉米种植面积,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008年通渭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1万名的输出任务,并分解到各乡镇。827日、98日发出两趟赴新疆拾花的通渭拾花工专列。目前,共组织赴疆拾花工1.97万人,其中组织拾花专列两趟输送6700余人,组织能人带队搭乘班车输送1.3万人。预计今年拾花创劳务收入人均3000元以上,总创收将达4000余万元。  

 

《中国经济周刊》从定西市劳务部门了解到,从2003年开始,定西市共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送拾花工专列84趟,输送拾花工40.19万人,创劳务收入8.09亿元。今年共发送拾花工专列16趟、临时专列12趟,输送拾花工12.4万人。  

 

20089月下旬,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市长许尔锋一行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了解劳务用工情况,看望定西赴疆拾棉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于秀栋在会见时表示:“今年,新疆棉花喜获丰收,需要大量的拾花工。希望定西劳务工来新疆采摘棉花,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定西把组织劳务工赴疆拾花,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的途径来抓,使之已成为全市劳务收入、特别是妇女劳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每年赴疆拾花的劳务工超过10万人。”  

 

甘肃省劳务办驻疆劳务工作管理处主任魏文升在乌鲁木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2006年甘肃省进疆拾花工近40万人,人均拾花收入1600多元;2007年进疆拾花工达到51万人,预计今年也将达到50万人左右。 
 

“能人”带队和拾花“状元” 

 

一望无际的棉田,长势喜人的棉花,让张汉华看到了丰收的美好景象:“刨除各种投入,一百亩棉花,按照今年的市价,纯收入不会低于8万元。”  

 

这个50岁的汉子,同样来自以“苦脊甲天下”而著称的甘肃定西,他的老家在通渭县陇川乡。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县城一家单位上班的老张辞掉公职,带着妻子和儿子,远赴新疆。  

 

如今,他的根已经深深扎在新疆这片广袤的棉田里。十几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老张已经成为14219连的职工,承包了连里的120亩地,全部种上了棉花。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劳务经纪人,每年为团场招聘拾棉工。他每招一个棉农,团场就奖励他50元。  

 

张汉华的家也在19连连部附近,由连部统一修建的平房,四周种满辣椒,栽上一排排的杨树,再远处便是连绵不断、像白云一样的棉花地。由张家向东行走三、四里路,一片棉田里,百十来人正忙着拾棉花。张汉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些人都是他从老家陇川乡带出来的,共有112人。  

 

作为劳务经纪人,张汉华曾经到河南、湖北等地去招过拾棉工人,“刚开始时不好招,人生地不熟,人家还以为你是人贩子。”老张说,“后来他直接就到自己的老家去,直接和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再加上自己是当地人,有一些亲戚朋友,你串我,我串她,哗啦啦就来上百号人。”  

 

多年来,老张凭借自己的诚信,形成了良好的声誉,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赴疆拾棉可以为乡亲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也为地方经济做了贡献。而老张自己通过每年的劳务经纪,也有数千元的收入,可谓是“两全齐美”。  

 

今年通渭县针对赴疆拾花,制订了“政府组织、能人带队”的政策,张汉华认为更加灵活务实,更加有利于经纪人和政府、团场之间的合作。今年陇川乡共有220人赴疆拾棉,这支队伍就由张汉华、乡带队干部周富康及另一个女劳务经纪人何永康共同管理。  

 

何永康是张汉华的侄媳妇,30来岁,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受张汉华的影响,全家迁到新疆,如今也成为团场的职工,走了一条和张汉华相似的路。作为一个女劳务经纪人,何永康已经带了三年拾花工,由最早的30人发展到今天的55人。  

 

10余年前,何永康在这里的生活之路是从拾棉花开始起步的。如今,她在带拾花工的同时,自己也拾棉花,家里的一切事务则暂时交给丈夫打理。她的弟弟在她的带动下,也赴疆拾棉花,并夺得了去年的拾花状元。“这个小伙子胸佩大红花,在棉田里照像,一时被传为佳谈。”同行的142团宣传科张杰科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通渭县近2万人的拾花大军里,何维芳已经是一个“名人”了。这个来自该县碧玉乡的农家妇女,以其灵巧的双手和吃苦肯干的坚韧毅力,连续几年都成为拾花能手。她今年的目标就是要夺得拾花状元。这样就可以得到兵团奖励的一张飞机票,飞机票则直接折合成1000元钱。  

 

1012日,在14214连的一块棉田里,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何维芳的棉花袋子拾得满满的,过秤之后为20公斤,而其他人则拾了10公斤,最少的才4公斤。  

 

而相邻的14219连另一块棉田里,来自通渭陇川乡的史早红一直在这一组拾花工队伍保持领先优势,她的拾花量已经超过4吨,最多一天拾棉花120公斤。她和她的妹妹在棉田里展开了拾花比赛。  

 

通渭县赴疆拾花工总带队王嘉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到新疆拾花分为三个阶段,即头花期、二花期和三花期。头花期拾花容易,像何维芳一天最多可拾花180公斤。到三花期已经进入拾花的收尾阶段,棉花少,不好拾,人均日拾花量约在40公斤左右。通渭县今年预期人均拾花目标在2吨半左右,根据目前的情况,达到3吨不成问题。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08年我国棉花面积将达830万亩 力争总产720万吨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三峡蓄水超170米 百年云阳古桥将沉水中(组图)
中国计划明年9月发射火星探测卫星 2013年发射月球车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