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4日—6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伊斯兰救援国际组织赞助的“灾害救助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对4日的专题研讨会——“自然灾害与灾害救助”进行了现场直播。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介绍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国际救援活动中所进行的探索。
何道峰说,首先,中国扶贫基金会把救灾扶贫提升到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高度。
第二,向美慈组织、伊斯兰救援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国际救援网络接轨。2001年版的《人道主义宪章》和2004年版的《人道主义宪章》的组织和翻译出版,表明我们与国际网络接轨的行为趋向。
第三,中国扶贫基金会注重灾前物资的储备。等到出现了灾害再去筹集资金和物资就已经来不及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保证在自己的仓库里有几千万满足灾民需求的援助物资储备。
第四,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民政部合作建立灾害预警响应机制。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与民政部最先签订合约关系的组织,也是最早和民政部建立紧密联系的合作组织。
第五,走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舞台不仅仅是在中国。2005年印尼海啸时,与美慈组织采取了统一的行动。
第六,中国扶贫基金会注重网络的建设,与地区和县一级网络建设能力的培训。
第七,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救援中特别注重瞄准和救援的互动。中国扶贫基金会是第一家中国的NGO,在物资的发放上让灾民亲自参与,他们自己评估,自己评到底给谁什么,不给谁什么,张榜公布出来,接受民众的监督。
第八,中国扶贫基金会特别注重志愿精神的动员与响应,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人民大会堂的慈善晚会上把受灾的灾民请来,与捐献的人对话,让救助者看到所做的事儿对灾民带来的影响,中国扶贫基金会有一个口号叫做“感动、互动、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