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YoungWorker”
同作为岛国的英国、日本相比,拥有广大国土面积、经济富庶的美国,住房理应不是很大的问题,且现实中拥有住房的家庭比例也相对更高一些,但即便如此,当下在美国社会更多的年轻人还是愿意租房而住。
统计显示,目前拥有房子的美国人比例大约为67.8%。其中35岁以下的美国人中,拥有住房的人群比例仅为39.8%;在从35岁至44岁的美国人中,拥有住房的人群比例也只有65.7%;而即便是已婚夫妇,在35岁以下的人群中住房拥有率也仅为62%。
另外,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调查报告,在美国52%的首次购房者年龄是在31岁,而美国人平均21岁工作,26岁结婚。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美国人选择在工作10年、结婚5年以后才买房。
对于已经成为白领的美国毕业生来说,虽然多数都是租房,但动辄100多平的居住条件或许还算不上“蜗居”。而对于那些仍然在校的学生(尤其是留学生)和普通蓝领打工者来说,“蚁族”的生活方式则显得更加现实。
一个房间七八平米,铺3张床,有的甚至只有床垫,每个床位250美元—300美元/月,没有客厅,也没有拉帘,十多个人合用一个厕所、浴室。更有甚者,一张床两三个人白天黑夜轮流睡,每人每天睡8小时,只为省点钱。
在美国,这个群体有个更中性的名称叫“YoungWorkers”(青年打工者)。美国的一家专业机构曾对这个群体从1999年至2009年的生活状态作过一项跟踪长达10年的调查。调查涉及他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就业、收入、医疗保险、家庭生活等。
随后,根据这份题为“青年打工者”的报告,“YoungWorker”一族在走向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与10年前相比,这些获得更多机会上大学的年轻人并没有得到更高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反而面临着大学文凭贬值之后带来的更多难题。一项收入支出比指标的调查显示,10年后的青年打工者支付能力下降了14%。只有三成的人能够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拥有少量储蓄。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觉得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而现在看看我自己在做什么我甚至开始后悔为上大学付了这么多学费。”报告中一位名为杰西卡的31岁被调查者如是说。
另外,根据美国房贷代理公司LoanMarket收集的2009年的数据显示,在18岁—30岁的房贷申请者当中,有超过10%的人因在“工作稳定要求”指标上未能达标而被拒贷。
对于如今的很多美国80后来说,不仅要努力还清大学学费债务、支付日益上涨的医疗保险费,而且可能连饭碗都难保。据美国非盈利机构Qvisory调查发现,在美国18岁—29岁的年轻人当中,约有20%的人失业。因此,拥有自己的房子对他们来说,就更加困难重重。
作为“美国梦”最重要的标志,美国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在努力实现着“居者有其屋”的目标。然而至今,这一梦想看起来仍然遥不可及。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去年2月,奥巴马总统公布了一项耗资最高可达2750亿美元的《住房稳定计划》,该计划旨在让900万“房奴”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保住房产。今年2月19日,奥巴马又宣布了一项15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计划,该计划旨在有针对性地帮助一些州的失业或处于其它困境的借款人。但统计表明,在全美5000万拥有按揭的贷款者中,约20%的欠款已经超过房屋价值的105%,这意味着有1000万个家庭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冯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