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免学费和课本费,我是不可能坐在这里的。"广西都安县三只羊乡15岁女孩袁爱凤因父母病故,生活难以为继。不久前她获得了政府的资助,得以重返学堂。
袁爱凤受益于近两年中国政府在农村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即免学杂费、免费教科书、生活补助。袁爱凤说,"读书是我的梦想。免学费让我实现了这个梦想。"
袁爱凤所在的都安县三只羊乡地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许多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在广西,有许多像袁爱凤这样的孩子。"作为11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广西拥有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人口高达1500多万,属于经济欠发达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余益中表示,多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问题,让像袁爱凤一样的穷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
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广西630多万名农村孩子不用再交学杂费,其中131万名孩子同时得到了免费课本,23万名家庭贫困的寄宿生还得到生活补助。"这意味着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已真正实现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余说。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落实,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的教育支出负担。现在,这个自治区每位农村小学生一个学期平均少交77元,中学生少交200元。而政府为此在2006年一年投入的公用经费达12亿多元。
与此同时,这个自治区还投入巨资,修建校舍以及购置教学仪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记者日前在都安县高岭乡中学看到,校园环境整洁,新建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宽敞明亮,并配备了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室。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余说,危房、缺乏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一直是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导致农村和城市孩子无法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曾经有一个贫困县的高中生参加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卷面分全国第一,实验分很低,很多仪器没见过,这是农村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集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尽最大努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自1998年以来,这个自治区共投入64亿多元,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共建设校舍面积673万平方米,在41个民族县、山区县、边境县建起59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仅2005年,共培训中小学教师11万多人次。
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投入除去国家拨款,近一半资金来自广西自筹。一位教育界人士评价说,对于一个财政困难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这非常不容易。(记者 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