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我国社保面临老龄化城镇化就业多样化挑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9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出席首届社会保障论坛上致辞中表示,要坚持从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此次会议上,专家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是,如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社会保障的城乡分割,因为相对于城市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保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依然在探索中,但目前它的路径选择依然不明朗。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社保改革分成三线作战——城市、农村以及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工,每条线的任务都不轻松。

城市社保:亟待完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此次会议上表示,2005年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覆盖人数分别达到 17487万人、13783万人、10648万人、8478万人和5408万人,近年来,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每年递增6%左右。2005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968亿元,支出5401亿元,累计积累6066亿元。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还将长期面对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田成平说。

困扰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是养老保险的“空账运转”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的到来,空账的规模越来越大,据劳动保障部的推算,每年大概要以1000亿元的速度增加,因此,城市社保中养老保险的这种不可持续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2001年,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2004年扩大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试点的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推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今年,将把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扩大到天津 、山西、上海 等8个省市。

田成平表示,通过东北试点完善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实现了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初步建立了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

田成平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方面,重点是进一步扩大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范围,在全国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并做好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实现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转换;积极稳妥地做好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工作,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农村社保:量力而行

据新华社报道,黄菊提出,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坚持从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符合农村经济和社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

黄菊说,由于中国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社会保障的保障项目和保障标准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尽力而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不给未来的制度运行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记者郭晋晖)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