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中国第三次单身浪潮到来 高薪白领成主力军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5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臆想的媒体与尴尬的现实

对苦苦寻觅理想配偶的大男大女们而言,所谓“中国迎来第三次单身浪潮”也许是个伪问题。

在媒体幻象常常混同于事实真相的现代社会里,许多意义不凡的变化都从我们身边熟悉的人或事开始,起初我们浑然不知,后来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变动中的一切被媒体精心包装,惯以时尚潮流的名义过度阐释,事实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我们做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心悦诚服地成为媒体的俘虏。

最近被热炒的“第三次单身浪潮”即是最典型的例子。看,这样描述是不是很让人兴奋,“一份人口普查的数据称,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之众。而在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的出现引发了广受关注的第三次单身潮……在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们看到日益庞大的单身族,和前两次单身潮截然不同的是:他们不是被动单身,而是主动选择单身。”

然而,我们可能更不缺乏的是另外一种经验,自己身边诸多学历甚高,德貌俱佳,收入颇丰的青年才俊为理想伴侣缺席而长吁短叹、无可奈何,远远没有达到“自觉单身,享受单身”的“美好境界”,我们固然不能从自己目光所及的局部臆测社会的全局,然而谁又能保证所谓“主动选择”不是一厢情愿的妄断呢?

社会的复杂正在于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诚如著名女性主义者荒林所说,现代人越来越倾向将婚姻视作一种理想主义的生活模式,如果婚姻不能提高双方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性生活的质量,他们不会迁就屈从。

可以想见,置身新旧婚姻观的冲突中,为单身摇旗呐喊者是少数,矛盾重重是沉默的大多数心境的真实写照,而对完美婚姻的无尽等待中,他们人与心俱老。

本报的小样本调查印证了上述假设。大多数被访者更喜欢强调婚姻之难,而林林总总的单身原因有着本质的类似,难逃经济、性格与性的不合,当爱的空间越缩越小,无法承载利益之重的婚姻,正在蜕变为一种舆论压力下的心理任务和道德义务。

进入21世纪,单身早已不再是“自身条件差”、“个人失败”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一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或许本报以婚姻为切入点去审视,暗示了一种潜在的主流立场,事实上大龄独身者的广泛存在,充分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与开放。我们要追问的是,到底有多少年轻人走向自觉单身,真正享受单身?又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单身群体的不断膨胀?经济发展和观念的变革是怎样冲击我们传承已久的婚姻模式?

中国的单身主义时代来临了么?答案就在下面的文字里。

典型样本

单身并不是我自愿的选择

晓槐女30岁律师

第一眼看到晓槐就知道她是个讲究生活品质的人,高挑而纤细的她走路的时候下巴是微微上昂的,这个小细节也许连她自己都未曾留意。

30年前,晓槐出生在青岛,做生意的父母给了她优越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家教,从小就高挑漂亮的她觉得自己在感情上有些“开化晚”,“上学时,有些男孩对我好,我总觉得那是理所应当。”说起过去,晓槐语气中难掩淡淡的遗憾。“从初中开始,就有男孩用各种方法向我献殷勤,那时候小,糊里糊涂的也不懂,真正的感情要从高中说起了,那时候我是班里的宣传委员,林是班长,他是那种特别阳光的男孩,我一直暗恋了他三年,其实我能感觉他也喜欢我,但是不知为什么,一直到高中毕业,谁也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其间也有很多男生追我。我不理,觉得他们又无聊又幼稚。”渐渐的,晓槐的“难追”成了男生中不胫而走的“秘密”。

“高中毕业后,林考到了外地,而我还留在青岛读大学。我们只能靠书信联络,后来忙起来书信也少了,也就淡了。但我心中仍然记着他的,想念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大三的时候,我听说林谈恋爱了,对方是他大学同学。我当时就傻了,我觉得绝望。这时辉走近了我。他父母和我父母是好朋友,家境很好。我父母也很喜欢他。他长得倒也不难看,很多人夸他帅。一开始我对人家说他是我男朋友也不太抗拒。可日子久了,他越宠我,我就越想对他发火,把他激怒,最好是一怒之下分手、老死不相往来。但他就是逆来顺受,对我百般包容,但越是这样我就越是生气。而且那时候脑子里还是记挂着林。

“大四毕业前夕,当我发现和家人吃饭时谈论的都是‘结婚后’时,我真的惊了,这才突然意识到,如果现在再不果断分手,恐怕一辈子都无法逃脱这个人了。于是理直气壮地和他分了手,和父母说得清清楚楚。

“那天分手后,我一个人在街上晃,恰在这时,我竟然在一个过街天桥上遇到了林,我都惊呆了,只觉得这是天意!当时心里想什么也不能阻止我向他表白。但当他看着我的时候,那种时过境迁的表情让我很迷惑,他微笑着寒暄了两句后,平静地说:‘我要结婚了,来喝喜酒吧。’我那时就是飞机坠地的感觉,天崩地裂的。现在也记不清后来的事。总之,从那以后是真的不想再联系了。

“我大学毕业了,在家呆了一年用来复习司法考试,另一方面也是来冲淡伤痛。再后来我就慢慢从律师助理做到律师,我的收入在我的同龄人当中是很可观的。

“之后也陆续有人追我。可我真的有点怕。我父母的生意做得挺大的,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家的生意。我很怕他们追我是为了我家的钱,而不是因为喜欢我。所以我也一直很矛盾很抗拒。

“后来,来到了北京,这一年出奇的平淡,没什么人追我。”晓槐的神情里有些落寞,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语气突然轻快起来,似乎是想摆脱那些回忆。“放心吧,我肯定会结婚的。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人啊,当然不能委屈自己了。好好等着吧,也许很快就能遇到合适的人了,一定比林更好。”

年纪大了不结婚也挺小资的

下面是晓槐对我们调查问题的回答,具有一定代表性:

1.你目前的单身状态是纯粹一个人吗?

自己一个人,有一两个追求者,有一两个知心朋友。

2.你觉得单身状态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态有何影响?你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单身,是主观自愿还是客观无奈?

主要是心理上有时觉得孤独,尤其是独处的时候,或者情人节的时候看到别人成双成对,会有种顾影自怜的感觉。身体的状况暂时没感觉,30岁还年轻吧,身体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不过得病一个人去医院的时候,也挺凄凉的。

我觉得这不是由我选择的,事情就是这么发展的,顺其自然的结果。

3.在你的预期中,婚姻的重要程度到底如何?你没结婚的从主要到次要的原因依次是什么?择偶条件中,经济能力是否条件之一?

婚姻当然是神圣的,所以我才不想随便委身于人,这样就亵渎了感情,也委屈了自己。当然还是希望找寻完美的感情。

缘分没来,生活圈子小,单位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什么人都不顺眼,顺眼的要么结婚了,要么有女朋友了,30以上的男人不结婚倒说得过去,如果没有女朋友,那他也太失败了,这种失败的男人我更不会要。

反正我是可以经济独立的,虽然不需要他养我,但至少应该拿钱比我多,不是有一个调查吗,说男人的工资是女人的两倍时这样的家庭关系才稳定。

4.你对婚姻可行性的衡量上,是更多想到自己未来的生活质量还是爱情本身?你这种衡量标准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作为一个30岁的女人,如果仅仅考虑爱情本身似乎太幼稚了。生存问题是再现实不过的问题了。任何人都不能回避吧。

这个标准可能是看到周围的朋友同事,耳濡目染得来的吧。而且我周围的人似乎都是这么考虑的。我觉得30岁这个年龄爱上谁都不会有立刻登记结婚的冲动,一定是慢挑慢选的。这么多年都坚持了自己的底线,不可能随便妥协,至少我是这样。

5.你是一个信奉传统择偶观的人么?你认为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你还会按照男方要比女方条件强之类的传统观点去考虑问题吗?

是有经济基础,有涵养,心地善良,有责任感,最好有情趣,不要太呆,幽默一点吧。

我当然要求男方比女方强,否则我会觉得他是图我的钱,或者图我的家庭有钱,而且就算我不这么认为,别人也会认为吧。或者说他可以现在没有钱,但他必须有能力以后能赚到钱。

6.你的性需求释放渠道是什么样的,你觉得自己的性观念和结婚的同龄人有没有区别?

没什么渠道,当然还是要依靠婚姻,否则那就是放纵了。

我可能没有同龄的结婚女人那么鸡毛蒜皮吧。过生活和柴米油盐的事情我很少考虑,反之一个人吃饱了就是一家吃饱了。

7.你的单身生活到底快乐不快乐?你怎样获得快乐?孤独是否经常袭来?

有时候觉得也挺快乐的,想想如果结了婚吵架还不如一个人自在和安宁,我年龄大了,经不起年轻时候爱恨情仇的折腾了,想宁静安稳一点。

找朋友买衣服,看看电视,看看书,自己给自己找事儿呗。

偶尔会觉得孤独,心情不好的时候,遇到事情的时候,节假日的时候,偶尔吧。

8.在你的单身生活中,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你的心态是否存在矛盾,既想单身又想交友?

生活方式就是普通人的方式,我自己觉得很正常也很健康,我不喜欢出入娱乐场所。下班以后在家看电视看书休息一下,或者收拾屋子,周末出去逛街,看电影和朋友聊天。

没有特别矛盾吧,反正随缘,如果有有缘人那就接受,没有就一个人呆着等着。反正我不会一辈子一个人,最终肯定会嫁人的。

9.你的单身状态和你的职业有没有关系?从你的观察来看,单身情况在哪些职业中更集中?调查显示:6成单身人没有对象,单身人6成是女性?为什么?

并不是大量存在,大家都有各自找男女朋友的手段,只是看你愿意不愿意了。反正我没有刻意找过。

白领吧,或者高薪一族。

我觉得女人对感情纯洁度的要求高于男性。如果没有合适的,她们宁愿一个人。但如果是男人,好像更喜欢不停地谈恋爱,就像不停地做实验一样,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的。

10.你觉得结婚、单身哪个更能适应社会工作的压力,男女是否有别?你自己在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何?

这个不好说吧。单身可以有更单纯的生活,便于加班啊或者在家做功课,但是如果有人陪着也可以倾诉一下压力,也不错。

我几乎不加班,也把压力隔绝在上班时间以内。我觉得女人比男人更抗压力。

11.如何打算?是一直这样下去,还是最终以婚姻为归宿?

我的结局肯定是结婚,只是我现在不确定时间和对象,因为还没遇到合适的。

12.你觉得自己大龄未婚的社会与家庭压力是否很大?你觉得社会对于大龄未婚者的看法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是不是有很大改变?

比较大,因为父母和他们的朋友都是很传统的一群人,回家的时候压力很大,都在唠叨或者张罗介绍。社会压力没有觉得,因为没结婚的人很多啊,多我一个不多。而且年纪大了不结婚也挺小资的,呵呵。一不留神赶了回时髦,呵呵。

现在当然更开放,更宽容了。那个时候总是会背后说人家生理或者心理有问题之类的,现在好多了,可能是太多了,大家也说不过来了。

13.亲密异性处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是一个成年人必需的?你如何解决这个方面的缺憾?

我会每天和父母通电话,有什么事情我会跟他们说。我也有一个铁哥们,不过结婚了,如果和他走得太近,当然不好,所以一般都在MSN上聊,是一样的。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没什么缺憾。

14.主要的休闲方式是什么,经常去什么样的场所度过业余时间?你理想的梦中情人或配偶是哪位?

看书,看电视,逛街,和朋友聊天。

基本除了在家,就是逛商场,偶尔电影院吧。

刘德华,张学友都不错。

9成女性对感情没有安全感

目前,一项由多家媒体联手新浪网女性频道共同主办制作的“中国城市单身女性的网上调查”正在进行,据悉,此次调查从3月份开始,将历时八个月,将从不同侧面展现这个庞大女性群体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风貌。记者看到,这份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35道题目,涉及外貌评价、个人资产、月花费用、工作状况、性生活状况、购物习惯、单身原因等多个方面。截止到记者发稿之时,已有8817位单身女性参与了这次调查。

下面是部分调查结果,也许也可补充佐证我们的调查结果。

超2成单身女性有车

在反映经济状况的题目里,有近5成的人表示自己有房产,超过2成的人有私家车,证明现代单身女性经济上越来越独立。近9成人性生活不空白。

在对待性的态度方面,“离这次调查最近的一次性生活是多久以前的事情”,回答“太久了,不记得了”和“一周内”的人各占34%,只有13%的人回答是“白垩纪”。也就是说接近9成的女性虽然是单身,但性生活并不空白。6成人无适婚对象

对于保持单身的最主要原因,有6成多的人表示是“没有合适结婚对象”,看来大多数单身女性并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仍然在“挑剔选择”中。在“你向别人求婚过吗?”选项中有7成多人回答自己从来没有,可见,单身城市女性在婚姻主动性中,相对还是比较保守。9成多单身女性对感情没有安全感

调查中,在“在一段感情经历中,你最担心出现的危机是什么?”选项中,有35.44% 的人担心沟通出现问题;有28.43% 的人担心被那个男人玩弄感情;18.82% 的人担心在两人中间出现另外一个女人;8.27%担心性生活不协调;只有9.04%选“从不担心”。也就是说,有9成多女性,对感情都没有安全感。6成多人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安全感

在“你经常担心会失去工作或事业吗?”选项中,有6成多人说自己正在担心或曾经有过担心,只有37.58% 从没考虑过。

来源: 北京科技报

相关文章:
中国年轻单身族创设另类节日“11.11光棍节”
城市单身女性调查:六成单身女性有2个以上性伴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