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将展现首都阔步向前的勃勃生机,穿越故宫的传统南北中轴线将诠释古都悠久的历史文化神韵;西线将建成郁郁葱葱的“生态带”,东线一个个产业亮点将串起一条“发展带”……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列席会议的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谈绪祥兴奋地说:“北京未来啥模样,全国人民都很关心,新规划为人们了解首都未来打开了窗口。”当晚,在规划师们形象的描述中,北京未来的美好蓝图,令记者仿佛身临其境。
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北京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但由于近年来首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特别是申奥成功后,总体规划与“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显现。为此,北京于去年初正式启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组织,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参与,历时一年编制完成新规划。
新规划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按照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的要求,对北京空间布局做了重大调整,改变过去“单中心”的发展格局,构建起“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即完善“两轴”,包括继承和发展北京传统城市中轴线,完善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建设,保障首都职能和文化职能的发挥;沿通州、顺义、亦庄等地强化“东部发展带”,疏导首都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向;沿大兴、昌平、延庆等地整合“西部生态带”,创建宜居城市的生态屏障。同时,建设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等多个城市职能中心。以此为基础,规划引导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目前规划了通州、顺义、亦庄等11个新城,将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发展的功能。
长年住在故宫西侧府右街一处传统四合院中的柳绍文老人,很关心旧城保护,年前新规划公开展示时,他细细看了三遍,心里有数了。收看到新规划获原则通过的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老人说:“我这心彻底放下了,北京再怎么变,老北京的味儿也能传下去。”新规划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变“大拆大建”为“有机更新”,既保持旧城传统街道肌理和尺度,保护旧城整体风貌和真实历史遗存,又积极探索适合旧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模式,疏解过密居住人口,改善旧城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新规划还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资源条件、劳动就业等7个方面论证了北京适宜的人口规模及变化趋势。北京市2003年常住人口1456万人,到2020年总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万左右。北京将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向新城和重点小城镇聚集。届时,中心地区人口规模将争取从现在的650万调减至540万,其中旧城控制在110万左右。
获悉总体规划通过的消息,著名城市规划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李晓江难掩内心激动:“本次总体规划既突出了首都发展的战略性与前瞻性,也考虑了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比较理性和成熟的规划。”
(阎晓明、王建新)
《人民日报》2005年1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