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年底将竣工下线 明年批量交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4月18日,由上海开往苏州的时速达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高速驶往苏州。这是从18日零时起中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后发出的首趟动车组列车。 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这是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和谐号”CRH动车组(4月12日摄)。

中国铁路将于4月18日大面积提速调图。本次提速的最大亮点,就是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和谐号”CRH系列国产化动车组列车。动车组是自带动力、可以两端驾驶、配备现代化服务设施的旅客列车。中国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统一采用“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简称。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记者从青岛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国产首列时速三百公里动车组将于今年年底竣工下线,明年批量交付用户。

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车四方已全面启动国产时速三百公里动车组的自主研发,今年年底首列三百公里动车组将竣工下线。与时速二百公里动车组相比,时速三百公里动车组的动力需求更大、稳定性要求更高,网络控制也更加复杂,他们正在积极筹备,准备今年下半年开工制造,并于二00八年批量交付用户,最终整车的国产化率将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铁道部:2010年我国动车组列车将达700组 新华社发

时速三百公里动车组将按照中国铁路发展要求,研发出更具人性化的VIP车、餐车等系列产品,以及十六辆长大编组动车组、长大编组卧铺车,实现动车组产品系列化,全面满足中国高速铁路的不同客运需求。

据了解,二OO四年十月和二OO五年十二月,南车四方先后承接了为国家铁路提供时速二百公里和时速三百公里的高速列车制造任务。去年七月三十一日,由南车四方率先在国内研制成功首列国产化时速二百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并迅速转入批量生产。今年四月十八日,南车四方制造的和谐号CRH二型动车组成为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该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可达二百五十公里。此次提速,南车四方提供的三十七列时速二百公里动车组,占全部上线运营动车组的百分之七十一。

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化企业之一,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用近四年的时间,完全掌握了高速动车组轻量化车体制造、转向架制造和集成总装等高速动车组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高速动车组的研发、制造平台。此次国产时速三百公里动车组的研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铁路客运装备历史的新跨越。 (修建华 商桑 崔武)

国产和谐号动车组 资料图片
国产和谐号动车组 资料图片
来源: 中新网

相关文章:
中国动车组技术引进谈判揭秘:首次招标就节省90亿
"五一"动车组列车票已售完 2010年将增到700组
动车组票价是否太高?铁道部解答铁路大提速6疑问
中国铁路技术重大成果 动车组核心技术已掌握
国产时速三百公里动车组将下线 成未来客运主力
铁路提速特快普快的票价不变 动车组票价较高
今年铁路春运客流将达1.55亿 国产动车组提前运行
时速300公里的铁路动车组将实现“中国制造”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