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日电题:领导人出访画出中国外交“路线图”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刚刚过去的五个月,中国领导人以密集的出访脚步,走上世界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从胡锦涛亚非“友好合作之旅”和伦敦金融之旅,到温家宝欧洲“信心之旅”和布拉格“诚意之旅”,再到最近结束的吴邦国欧洲之行,成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领导人出访行程上的最新坐标。
而由此回眸新中国几代领导人行走世界的足迹,撷取其中一个个瞬间作为历史的书签,串联出的则是新中国外交理念从成型走向成熟的“路线图”。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对本社记者表示,在现代的国际关系中,面对面的首脑外交越来越重要,新中国几代领导人通过密集的出访,增进了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
新中国宣布成立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赴苏访问。七年之后,他第二次出访苏联。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两次出国。从中不难看出,在“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下,苏联之于当时中国外交的特殊意义。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为中国外交的主要决策者和最辛苦的实践者,周恩来以一系列密集的外交访问,拓展了中国的国际空间。张国庆说,这一时期,中国奠定了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深厚友谊。一九七六年一月,当周恩来病逝的噩耗传到非洲时,整个非洲大陆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一九七八年是中国国家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之年。
这一年秋天,邓小平赴日本访问,这是邓小平在酝酿中国现代化大战略的一次“取经之旅”。访问期间,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同意以“西欧方式”同记者见面。邓小平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向记者表示:“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们向一切发达国家请教,向第三世界穷朋友中的好经验请教。”
一九七九年农历大年初一,邓小平以副总理的身份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受到了美方相当于国家元首的礼遇:鸣放十九响礼炮,检阅三军仪仗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