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访谈”是中国发展门户网推出的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定位清晰的原创专题,通过采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以视频、图片、文字多种形式,集合各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分享发展经验,服务国际合作,努力为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发展做出贡献。
杜祥琬院士:“十三五”能源需求的增加用什么来满足

嘉宾介绍

发展建言

 
 
 

发展寄语

何道峰:
内容全面,求真务实,关注贫困群体,支持慈善公益事业,是非常专业权威的扶贫交流平台。
陈锋:
发展访谈主题鲜明,版面活泼,插图醒目,可读性、可视性强。
何传启:
中国发展门户网,既是推进中国持续发展的一个网络平台,也是全面透视中国国情的一个顶层门窗。
闫敏:
中国发展门户网深描中国社会发展动向,凸显广阔国际视野,全面展现中国发展成就。
何培忠:
中国发展门户网深入基层报道慈善公益事业,及时发布救助信息,非常难得。
杨多贵:
发展访谈特色鲜明,搭建起一个国际交流平台,沟通中国与世界。
杨富强:
中国发展门户网报道中国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介绍国外的发展经验,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专业网站。
李军洋:
中国发展门户网报道深入,倡导节能减排,弘扬低碳发展理念,是一个非常好的环保领域交流平台!
孙全辉:
中国发展门户网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是生态环境频道关注生物多样性,传递正能量!
阙志华:
简洁、清新、大气,有内涵,国际范!

访谈实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

    中国东部地区的耗煤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12倍,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6倍……“十三五”期间城镇化要增加能源的消耗,能源的需求增加用什么来满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要按照规律发展经济,把经济和环境有机结合,实现良性循环这样一个新的思路,新的目标,这样一个高度的概括。”

▪ “我国东部地区的耗煤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12倍,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6倍。……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就体现在我们要走出惯性情景,转变高碳发展路径。‘十三五’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时期。”

▪ “‘十三五’期间要实现煤炭消耗总量峰值,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并节能提效。”

▪ “‘十三五’期间城镇化要增加能源的消耗。能源的需求增加用什么来满足?我的建议是用分布式低碳能源来满足,甚至是移动式的低碳能源。”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怎么正确认识“发展” 的内涵?

杜祥琬: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发展路径的选取,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中的重要问题,李克强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三十几年前我们认识到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今天进一步认识到光是“发展”两字是不够的,要讲究发展方式,要选择好发展路径。习总书记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个重要论述体现在了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本质性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要按照规律发展经济,把经济和环境有机结合,实现良性循环这样一个新的思路,新的目标,这样一个高度的概括。

最近习总书记指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的对待生态环境”。因此,我们要更加认识到经济和环境必须双赢,也可以双赢。

记者: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高碳发展?

杜祥琬:当前,我国发展的高碳特征明显。目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约为6吨/年,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10吨/年,达到了欧洲、日本实现碳排放峰值时的人均排放水平。造成高碳特征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

一、产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

二、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较大(这点是天然秉赋);

三、煤炭消费方式中,煤直燃比重较大。通过耗煤空间密度(单位国土面积上的煤炭消耗数量)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耗煤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12倍,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6倍。不光是空气,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粮食污染等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日益明显。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排放,基本是同根同源,高碳特征跟高污染伴随在一起。

因此,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就体现在我们要走出惯性情景,转变高碳发展路径。 “十三五”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时期。

记者:您认为怎么做才能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煤炭消耗总量峰值目标呢?

杜祥琬: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4.8%,碳强度下降6.2%,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以此推算,“十二五”制定的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目标应该能够实现。“十三五”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其中一个标志性目标就是需要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达到峰值。2014年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实现双降,但这个双降是否稳定,煤炭是否已经达峰,还需要看“十三五”期间的情况,特别是中西部如何发展。由于能源结构问题,我国煤炭占比还是很高,仍然是很重要的能源。但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及相关的环境问题,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是首要前提。其次,在煤炭利用方式上,我国的发电和直燃煤比例几乎相当,而直燃煤的效率和环境问题都要低于发电。因此,未来还应着眼于降低直燃煤比例,通过天然气和电替代直燃煤。此外,在发展低排放燃煤电厂,二氧化碳的捕获、利用与存储等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推广与创新。

实现煤炭峰值目标,还要着眼于调整能源结构。目前我国的能源弹性系数(能源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已经小于0.5。而未来经济增长对应的能源增长需求,应更多的依靠非煤能源的增长来满足,其中主要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其中天然气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对于减缓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都能做出贡献,会成为低碳能源的支柱和重要的过渡性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应该是未来地球的支柱性能源,但需要降低成本,与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结合,才能获得规模化发展。而核能是未来地球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安全、稳步、规模发展的核电应该是中国核能战略的理性选择。到“十三五”末,我们希望天然气比例能够超过10%,而非化石能源比例能够达到15%。

记者:您认为经济“新常态”是否就意味着经济下滑?

杜祥琬:有人一说到新常态就说到经济下滑,我认为这种提法并不科学,理由如下:第一,我们的GDP经济总量每年保持增长。第二,以百分比表示的增速在趋缓,但是每年增加的GDP的绝对量在增加。第三,我们习惯了两位数增长,似乎两位数是常态,但是两位数的增长有人为拉高的因素,超出了潜在增长率(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最佳组合能够给予的增长率),结果就是过剩产能。所以现在的经济不是下滑,是回归潜在增长率,即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按照规律发展。过分地讲“下滑”,还是想“拉高”,又会产生有后遗症的粗放增长。保就业是对的,但就业并不正比于增长的百分比,2014年的数据很好地说明:它与增长内容的结构有关。

所以,新常态是一种周期性回归,是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是由传统发展路径向创新发展路径转变,是由传统产业向创新产业转变。目前,我国处在一个岔路口上,一条道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机遇,用新的增长点、新的创新、新的结构、新的产业来拉动中国的发展;另一条道是“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不能利用好这个新的机遇,则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记者: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要增加能源的消耗,您认为能源的需求增加用什么来满足呢?

杜祥琬:“十三五”期间影响能源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城镇化。城镇化要增加能源的消耗。能源的需求增加用什么来满足?我的建议是用分布式低碳能源来满足,甚至是移动式的低碳能源。主要能源类型包括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还有工业余热利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既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长点,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如果能够因地制宜的利用好我国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基础条件,结合新城城镇化下的能源消费特征,创新能源利用方式,将有利于引导城镇化进程向低碳发展路径发展。

结束

“十三五”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其中一个标志性目标就是需要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达到峰值。2014年中国煤炭生产与消费实现双降,但这个双降是否稳定,煤炭是否已经达峰,还需要看“十三五”期间的情况,特别是中西部如何发展。“十三五”期间城镇化要增加能源的消耗。能源的需求增加用什么来满足?杜祥琬院士建议是用分布式低碳能源来满足,甚至是移动式的低碳能源。

 

本期策划:王振红 方青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
联系方式:(010)88828478
邮箱:fangq@china.org.cn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