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俊全:2018年全国两会科技观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10 18:20:09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帅俊全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科技观察,全国两会,人才培养

观察二:人才与创新

科技人才建设

高鸿钧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

人才计划在吸引、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部分地方和单位缺乏规划、不计成本的恶性挖人行为,形成了“唯利是图”人才引进。有些单位对“帽子”人才的争夺日趋白热化,企图通过“短平快”的政策引进人才。无序竞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引进人才唯“帽”取人,按“帽”标价;引进人才不走“程序”,不守“规矩”;引进人才重“装饰门面”,轻“实际使用”。恶性无序的人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科研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健全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人才流动市场的监管,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用人单位严格自律的人才有序流动新格局。

潘建伟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近年来,国家通过设置各项人才头衔,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多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各类人才头衔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一是目前国内学术人才头衔太多太杂,反而偏离了实现合理人才激励、构建良好学术环境的初衷;二是同级别人才头衔存在资助对象区分不明、重复资助的问题;三是学术评价不够全面明确,非学术因素的干扰越来越严重。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引导各地方、各单位建立科学的人才队伍规划,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评价环境,对各种国家级人才头衔的评选方式进行立法,加强监管。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强化岗位、淡化头衔,根据人才的职责和岗位进行定位,而不再是唯“帽子”论。

民盟中央提案 加强人才培养 打造人才培养体系

推动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

人才是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核心力量,我国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强,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总体来看,我国现有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仍不能满足新兴产业日益旺盛的人才需求,仍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远远滞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对新兴产业的认识不具体、不到位;三是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缺少常态化的互动交流机制。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事关我国能否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制高点,建议要创新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方式的持续优化,打通校企交流的障碍,并通过政府的引导职能,打造互生共赢的人才发展环境。

原始创新

王贻芳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进展,但在成果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就目前来看,对基础科学投入不足导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原创成果不足;二是对技术发展的支撑力不足;三是具有原创思想、掌握原始创新方法的人才不足。与世界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对基础科学投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来自地方、企业和个人的支持极少。这实际上反映了全社会对基础科学研究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建议:一是中央政府持续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二是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三是鼓励大型企业投入资源开展一些应用基础研究;四是出台相关政策以鼓励个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捐赠资助。

吴季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

由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的定向基础研究,已经越来越成为实现基础科学前沿重大突破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是每五年做一次规划,不符合科学规律;二是政府在管理和监督上没有分开。在科学卫星方面,我国还没有能够真正担负起这一责任的政府部门。航天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都是以国防任务为主,科学卫星任务排在最后,阻碍了空间科学的发展。建议:改五年规划为中长期规划加年度(或每两年)征集和遴选,成立专业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政府部门只承担审批和监督职能。在科学卫星方面,设立“空间科学2030”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改五年计划为中长期规划加每年征集并遴选,使我国在重大基础研究前沿的各个领域都逐步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张新民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项目首席科学家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研究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离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在基础前沿科学领域,宇宙演化被列为重点突破之首。在引力波、宇宙学研究领域,虽然我国科学家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重大原创成果缺乏,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在这一领域欠缺相应的研究基地和实验观测设备。基础研究,是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探索,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是,只有有了一流的研究基地和设施,才有取得重大成果的机会。原初引力波是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获取重大成果的一个窗口,我国应抓住机遇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建议加大力度支持阿里引力波实验,确保项目按期完成,早出成果。

<  1  2  3  4  5  6  7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