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中国内地股指期货迎来“弥月之喜”。
这一个月,恰逢A股市场遭遇一波持续调整,上证综指频频创下年内新低。这使得诞生之初的股指期货备受质疑,甚至被指“罪魁祸首”。
“满月”的股指期货,期待着市场给予更理性、更公正的对待。
股指期货遭遇责难
4月16日,作为中国内地首个金融衍生产品,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挂牌上市。
4月19日,股指期货推出的第二个交易日,沪深股市骤现暴跌,两市股指分别出现4%和6%以上的巨大跌幅。此后,A股市场开始了一波持续深幅调整。上证综指自3100点上方连续破位下挫,并在5月12日创下2604.20点的近一年来新低。
或许是时间过于吻合,股指期货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批评之声蜂拥而至。
有媒体称,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价值发现、稳定性功能在中国股市没有得到体现,其负面效应反而凸显,如赌博功能、投机功能、上下震动功能等等。
一些知名学者和财经评论家也加入了指责股指期货的行列。
事实上,从股指期货诞生之日起,种种质疑和责难就如影随形。有人认为,股指期货具有的杠杆效应,放大了股市的下跌幅度;有人认为,股指期货日交易量远超沪深股市总成交量,意味着这是一个过度投机的市场;有人甚至根据目前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A股持仓账户数,推算出股指期货可能从二级市场分流约2000亿元的巨额资金。
酝酿筹备十余年的股指期货,在诞生之初就承受着难以言表的巨大压力。
股指期货“撞车”股市下跌:“纯属巧合”
原本为减少波动、稳定市场而推出的股指期货,果真是股市下跌的罪魁祸首吗?在许多业内专家看来,A股市场的本轮调整与股指期货并无直接的因果关联。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认为,过去一个月中沪深股市持续下跌,是多重利空因素共振的结果。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升级,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月CPI创下年内新高,种种迹象令市场对于刺激政策退出、流动性紧缩的预期不断升温。
另一方面,新股密集发行、申购价格居高不下,给二级市场带来了沉重压力。13日市场传言“管理层将暂停主板新股发行”,刺激沪深股市出现强劲反弹,从反面证明了这种压力的存在。
另外,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风险厌恶情绪高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A股市场形成了负面影响。
上海证券金融工程负责人李艳在对股指期货进行跟踪研究后发现,股指期货并非现货市场下跌的原因,“助涨助跌”的理论也不成立。可以说,股指期货上市和A股市场单边下跌,二者“纯属巧合”。
对股指期货颇有研究的《融资中国》杂志总编辑方泉也表示,在基金、券商等持有大量现货盘的特殊法人尚未涉足股指期货的背景下,武断地将股市下跌归罪于股指期货推出,显然缺乏足够依据。如果一定要在两者之间寻找联系,恐怕只能归结为“心理因素”,即股指期货下跌被解读为对后市看空,从而令股市投资者产生了恐慌情绪。
“新生儿”渴望善待和呵护
对于在“单边市”中摸爬滚打了20年的中国股民而言,股指期货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概念。或许正因为如此,股指期货难免被“误读”。
股指期货正式交易以来,名义成交量屡屡超过沪深两市交易量之和。专家解释说,股指期货实行的是保证金交易和“T+0”日内回转交易,同一笔资金日内可以交易多次,因而名义成交额高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由于交易制度不同,指数期货名义成交额与股票交易额不具有可比性。
从海外市场来看,2009年,美国股票类衍生品名义成交额是股票市场交易额的1.20倍,香港、印度市场均为3倍多,韩国则高达近30倍。在中国内地市场,沪深300指数期货是第一只,也是目前唯一一只股票类衍生产品,理应拥有套保、套利和纯交易的巨大市场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尚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此外,尽管目前股指期货市场每日名义成交金额超过1000亿元,但实际上账户可用资金仅为70多亿元,盘中占用资金40多亿元,结算后持仓占用资金不足30亿元。相对于A股市场逾13万亿元流通市值而言,影响微不足道。
不过,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或许眼下“蚂蚁”还难以撼动“大象”,但股指期货已经开始初步发挥其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看来,对于股票现货市场而言,股指期货相当于一个“隐形弹簧”,即在股市过度下跌或过度上涨时,利用其价格发现功能对现货市场进行提示,引导其恢复理性区间。
马文胜分析说,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交易量最大的IF1005合约对沪深300指数的升水一般在30点至60点范围。而当现货市场出现大跌时,期现价差往往会高达70点、80点。这意味着股指期货开始利用其价格发现功能,“提醒”现货市场投资者不要过度看空。
实际上,沪深300指数期货上市以来,不但近月合约正价差运行,而且近月、远月价差结构呈正斜率排列。这意味着,股指期货非但不是股市下跌的“祸首”,反而呈现出强烈的上涨预期。
从理论和海外市场实践来看,作为一种交易手段和避险工具,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影响中性,并不会助涨助跌。专家呼吁,不要因为需要为股市下跌寻找逻辑原因或者情绪宣泄的出口,就将矛头指向股指期货。
相对步入“弱冠之年”的中国内地股市,刚刚“满月”的股指期货尚显稚嫩。如同每一个新生婴儿一样,股指期货渴望善待和呵护,期待更理性的注视。(记者 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