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九
价格改革在即,水电气价会否普涨?
“资源税改革有望明年推出。”岁末年关,国内权威媒体爆出了关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最新动态。国内能源研究人士认为,长期以来放出口风的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也许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能否在即将到来的虎年完成?水价、电价、气价会否面临着“补涨”?一切都牵动着众多消费者的神经。
部分城市水价、电价改革正风生水起
“谁也难以断定,下一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落在哪个头上?何时实施?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快了,快了!”国内一位长期关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研究人士这样对记者说。
从决策层的国务院到执行层的国家发改委,今年来一再强调将“坚决执行成品油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由于已有成品油定价体制改革做探路先锋,2010年,我国气价、水价、电价改革有望进入快车道,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价格调整年”。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部分地区水价、电价改革正风生水起。在水价方面,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兰州和银川等城市今年已相继调整了水价,部分城市也进入价格听证阶段。在电价方面,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放宽成为探索了7年之久的电价改革新的突破口。来自南方电监局的消息称,广东前不久已正式启动大用户直购电推广研究,力争吃下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推广的第一只螃蟹。
资源性产品如何定价?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施后,资源性产品价格将向何方走?尽管油价、气价、水价、电价等涉及到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从资源的稀缺性和环保要求等来看,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不可能长期秉承低价策略。从国内成品油定价体制实施后的油价走势看,气价、电价、水价改革背后的潜台词也极可能意味着“普涨”。今年北方暴雪期间国内多个城市出现“断气”,令外界频频猜测,天然气的涨价将难以避免。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偏低,造成价格被扭曲,资源被浪费,带来了环境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的角度,资源价格的提高是必然的。”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分析。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有望从资源税的开征中凿开冰山的一角。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权威人士向国内媒体称,资源税改革很可能在明年推出,主要方向是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税率,征收方式则由目前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据透露,除传统的油、气、煤等资源外,水也很可能列入资源税征收范围。南方日报记者苏稻香
之十
热钱将再度大规模涌入中国?
当它们到来之时,一片歌舞升平;当它们退去时,顿时哀鸿遍野。说它们是天使也好,魔鬼也罢,始终不改的是其逐利本色———这就是热钱。
自今年以来,大量热钱纷纷涌入新兴国家。在其推动下,中国股市和楼市上半年一路高歌猛进。在奥巴马访华前夕,豪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更是达到了疯狂状态。上海交易的B股总市值在11月一度飙升25.6%!
热钱涌入新兴市场
今年以来,新兴市场的各类资产均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助推其股市、楼市不断攀上高点。资金流向追踪机构EPFR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今年累计吸引超过750亿美元资金流入,一举超过2007年540亿美元的纪录。
在巨量资金的推动下,新兴市场经济体股市的表现尤为亮丽。其中,“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尤为抢眼。彭博社的数据显示,截至18日,以美元计算,中国的上证综指回报率达71%,位居第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同期回报率仅为17.69%。
此外,新兴市场的楼市也是获得大量资金追逐的资产之一。《福布斯》杂志近日列出了全球7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中国房地产市场位列第二。有关专家认为,三季度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均增长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热钱流入中国的步伐有所加快,不排除其中有一部分流向房地产市场,从而助长了房价的上涨。
明年中国或仍受热钱青睐
进入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都有可能退出,有人称之为“退出年”,届时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将面临较大调整。而热钱将何去何从备受关注。
有关专家预计,明年下半年发达经济体将逐步收紧信贷,全球流动性将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热钱会全部撤出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对热钱的长久吸引力取决于其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如果新兴经济体能够找到经济增长亮点,而非依赖欧美等国的增长,那么热钱还是会继续停留在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等经济发展前景较好的亚洲经济体,可能继续受到热钱青睐。
多家国际大行也纷纷表示,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仍然疲弱,预计资金会继续流入新兴经济体,看好明年亚洲及新兴市场的表现。如高盛和摩根大通在报告中均表示,看好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称明年将有大量资金涌入亚洲尤其是中国内地,其股市明年表现将很亮丽。
对新兴市场而言,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资金流出,其股市、楼市可能受到冲击,出现剧烈波动,进而对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中国而言,如何未雨绸缪,加强对热钱流动的监管,仍将是一个严峻考验。(黄应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