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围的同学抱着成摞的简历奔波于各招聘会时,北京理工大学2004级本科生小赵却坐在电脑桌前“按兵不动”。“我打算开办一个网站工作室,现在正在网上搜集资料和信息。”小赵告诉记者。
有小赵这样创业想法的学生还不少。最新数据表明,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有559万人,明年预计将达到610万人。“僧多粥少”,在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目光转向了自主创业。
“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北京市某高校04级计算机系学生王奇与人合伙开餐馆之前,他也和其他人一样,为求职而四处奔波,投出的简历不计其数,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不是工资太低,就是对方要求太高。于是,就想到了自己创业,‘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路不通我换条路走呗!当然了,创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得一边琢磨投资项目,一边选址,还有好多的事情得计划到。饭馆开业前3个月,我没睡过一天好觉。”他告诉记者。
与王奇不同,大学生吴飞并不是在就业压力下选择创业的。在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读研的他,由于在校出色的表现,获得学校每年为数不多的留校名额。可是,从小就敢打敢拼的他,毅然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香饽饽”,投身到自己最爱的计算机专业,并和几个同学联手,创建了自己的软件工作室。像吴飞这样,为了追寻自己的理想而创业的大学生也有很多。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有了更多更便捷的交易平台,虚拟店铺也成了不少大学生创业的首选。小鹏就是这样的店主,他在淘宝上经营一家动漫产品的小店,由于产品更新快、服务质量好,小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别的好处先不提,起码咱不怕被炒鱿鱼了!”不用朝九晚五的上班、在家就能赚钱的他着实让大家“眼红”。
“自主创业”渐渐成了许多大学生推崇的理念,有的人已经开始“小试牛刀”——学校校园内随处可见学生自办的“租书屋”、“饰品屋”、“便利屋”等。在学校周围,也有学生自己开的小饭馆、电脑维修店等。
2007年,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对上海高校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名大学生中有将近60%的学生有创业的想法,或者希望今后能够尝试创业。而该基金会目前已经受理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903项,其中有293项通过审批,目前已有240家完成了工商注册。
“扶上马,送一程”
“根据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做出了这样的规定。
“这下我创业更有底气了!”小赵仔细阅读着这一条款,喜上眉梢。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和不少地方出台了不少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
在上海,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等四项优惠政策;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1年内可免交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等费用。2005年,该市政府专门设立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和创业指导,这也是全国首家从事推动大学生进行科技创业活动的非营利性公募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