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已经成为当下最时尚的礼物。健身卡、有机食品、电动牙刷、养生图书都是热卖商品。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和情人节,健康体检卡的预订异常火爆。
一个人怎样才能健康长寿?世界卫生组织对此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人的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至少增寿10年。所谓健康,光不得病还不能算,还要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年龄。所谓“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就是这种健康人生的写照。
今年春晚“小沈阳”那句“人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人死了,钱没花掉”虽说是搞笑,但也是大实话。卫生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毛群安就曾说,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都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然而这种治疗往往花费惊人但治愈率不高,如果平时就进行健康管理,花费很少,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西方国家普遍承认的成本核算是:健康上投资1元,在医疗费用上就可以减少8~9元。
健康就是生产力。对个人如此,对整个国家来说,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健康资源的浪费将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曾指出,未来10年中国将因心脏病、中风及糖尿病而损失大约5580亿美元。在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中,慢性病发生率达52%,常见慢性病住院一次的花费占到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一半以上,是农村人口年均收入的一倍半。
13亿人的健康不能仅靠医和药保障,加强预防才是根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将医疗体制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需要国家和个人双方的共同努力。如今政府已经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将干预民众亚健康状态纳入到公共卫生范围,数年间财政已向各级疾病控制中心拨付了140亿元的建设款项。
健康是国家大事,也是每个人的大事。要是大多数人都还停留在“40岁前拿命换钱,40岁后拿钱换命”的状态,国家投入再多也没用。所谓健康投资,不仅包括政府对卫生、体育事业的支持,也包括个人在体检、健身、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投入。
39健康网2007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网友每年在医院健康体检的投入少于1000元,近30%的网友没有任何投入;超过一半的网友从来不参加健康知识讲座。另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时刻关注健康、健康意识较强的人只有17%。
要提高意识,还得靠教育。现在,洪昭光的讲座场场爆满,电视上都是曲黎敏在上课,养身保健图书也是年年畅销,看看当当网最新的热销榜,《不生病的智慧》、《求医不如求己》、《健康管理手册》,可怎么自己做起来就这么难?
这么说吧,在什么人面前我们最听话?领导吗?不对,是医生。所以,真正要让健康教育被大家接受,医生还得肩负起责任来。
“医生做的有时是治愈病人,大部分是帮助病人,永远是安慰病人。”这是流传在西方医学界的一句名言。上周《健康时报》联合丁香园网站进行的一项针对医生的调查显示,88%的医生认可“做不好健康教育的医生不是一个好医生”;84%的人表示健康教育与出门诊、做手术一样重要。
但有71%的医生表示,从事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是“没有时间”。虽然如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所说,医生在出诊时用三言两语就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也很好,但想想每天在医院门口排号等待就医的长长的队伍,医生“救急”都救不过来,谁还有工夫苦口婆心地告诉你一二三四呢?
大医院没工夫,社区医院却有。这项服务的空缺,正该由社区医院填补。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公益性较强的一种,社区医院的功能本就偏向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提倡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社区医院的医生更容易与居民建立长期合作互动关系,为居民提供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基本医疗诊断等服务正是社区医院的优势。
如今,北京、上海、武汉等很多城市的社区医院,都已为居民建立起了健康档案,随时记录居民的看病用药情况、身体健康状况。银川市在2008年年初开始推行“签约医师”制度,由居民同社区医院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建立起年度家庭健康服务关系,由签约医师对参保居民进行疾病诊治和健康管理,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
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社区医生在国外又叫全科医生,要掌握全面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并对居民的常见病和健康知识非常了解。但是现在我国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凤毛麟角,这也是眼下制约社区医院从事健康管理的最大问题。只要突破了人才瓶颈,在政策重视和资金扶持的大背景下,未来健康市场上社区医院必将有一番大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