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显示,有43.12%的人对医改寄予厚望;44%赞成政府绝对主导医改,甚至有人表示,“为了保障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宁愿医疗体系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赞成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各负其责的受访者占40.53%。图为北京协和医院候诊的人们。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医改,几乎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如今全国两会召开,面对即将出台的新医改方案,讨论之声更是变得空前激烈。日前,《生命时报》联合搜狐健康频道进行了一次针对医改的网上调查,结果发现,在接受调查的3507人中,大多数都对政府的主导作用抱以了极大的期待。调查显示,有43.12%的人对医改寄予厚望;44%赞成政府绝对主导医改,甚至有人表示,“为了保障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宁愿医疗体系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赞成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各负其责的受访者占40.53%。
专家是否支持同样的观点呢?记者特别采访了第八套医改方案主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第七套医改方案主笔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先军,请他们谈谈各自的看法。
政府要掌舵,不该划桨
熊先军:参与这个调查的,可能年轻人多一些。他们没有充分体会过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所以会有“宁愿医疗体系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说法。毫不讳言,在医疗卫生的个别领域,一些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制度和机制,是当前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王虎峰:我们应该看到,网民作为个体,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反映的是愿望,而不是切实的改革路径。可以肯定,现在已经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即使强化政府责任,也不能用政府包办的办法来提供所有的医疗服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应该掌舵,而不是划桨。
我认为,医改可以分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给、医疗保障等不同的领域,政府也应该依据不同的服务项目采取不同的供给体制,不能笼统地讲“政府主导”或“市场主导”。
其中,包括预防宣传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在内的公共卫生需要政府承担基本责任。而其他领域则要引入市场机制,使卫生医疗制度高效运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顾昕:如果我们把医疗比做一台戏,那么戏中不同的角色最好由不同的人来扮演,而不能让政府什么都演,唱独角戏。我认为,政府在医疗领域,应该主要扮演医疗保险者、医疗服务付费者和医疗服务监管者这三大角色。
给院长更多的权力
熊先军:对以前一段时间的医改,我的总体看法是,医保、药品流通体制已经完成了改革,但医疗服务体制至今没有改革,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医改的进程。例如,一些大医院人满为患,那在别的地方开家分院行吗?不行。因为医院是国家的。医院有用工权吗?一点点招护工的权力是有的,但医生和护士这类重要的人员,是由政府编制管理的,扩大队伍要申请编制,或者等老同志退休。医院有薪酬的决定权吗?医护人员的工资是政府部门定级的,医院只有对控制总额下的奖金有些分配权。目前,这些本应当是医院管理者的权力,基本上都在政府部门的手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四分开,其中一条是“管办分开”。按我的理解,是要让政府或者政府行政部门不再当医院总院长,让现在的医院院长们成为真正的院长,使医疗服务的提供系统得到发展并充满活力。但如何才能实现管办分开,这就需要讨论。
顾昕:对于医疗服务提供者,政府完全可以放开,让有资质的民营医疗机构同公立医疗机构一起竞争。当然,在市场不发达的地方,政府兴办一些公立医疗机构是必要的,因为那里的民众也要看病治病。但是,政府管死医疗服务,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有弊端。
王虎峰:公立医院可以转变为非营利性组织,不分红、不搞投资回报,要做到“阳光工资”和“账目透明”,给医生体面的收入,给医院科学的治理,这样才能加大财政投入、实行医药分开。医院可以成立由理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国家财政补贴应该“巩固两头,放活中间”,对基层医疗机构和承担科研教学任务的大医院重点投入;那些处于两者之间的医院则可以转制成营利性医院。同时,创造法律环境,在制度上允许并鼓励私立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发展。
政府应做好医保的筹资者
顾昕:在医疗保险领域,有两件事至关重要,一是把医疗费用筹集起来,二是把筹来的钱花好。目前,政府已经下决心提高城乡民众的医疗保险补贴,从以前最低的人均40元一下子增加到人均80元,以推进全民医保。可以说,政府在筹集医疗费用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是新医改的最大亮点。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在于把钱花好。既然医保有了团购能力,那么医保机构同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谈判,通过各种专业化的付费机制,促使医疗机构高度关注其诊疗方案和用药方案的性价比,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记者 刘京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