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鹏曹凤岐席涛:反思创业板制度性造富

2010年09月06日09:4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创业板 持股市值总市值 收盘价  刘纪鹏 曹凤岐 席涛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公平与效率缺一不可

创业板推出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其尊重国情、摒弃照抄西方无门槛模式,先搞低门槛模式受到各界普遍好评。但创业板推出十个月来所产生的“三高”超募等现象引发了关于公平和效率的争论。更令人关注的是,与体制性创富过程相伴随的是33名高管的不正常离职。今年10月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解禁股高潮即将到来,这会否导致市场大起大落?在这个重要关头,对创业板公平和效率的反思非常重要。

“三高”超募降低市场效率

截至2010年8月6日,创业板上市的100家企业“三高”现象引人关注。首先,发行市盈率高。平均发行市盈率67倍,更有甚者高达127倍;其次,发行价高。平均每股发行价33元,最高的公司达88元;再次,资金超募比高。百家企业招股书中预计募集资金总计230亿,平均每家2.3亿;而实际募集资金竟高达710亿,平均每家7.1亿;百家企业总计超募480亿,平均每家超募4.8亿,平均超募比达210%。超募最高的公司本预计募集资金3.4亿,实际募集23.8亿,超募20.4亿,超募比达608%。

中国创业板到底要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是为贵族服务还是为平民服务?这是决定创业板发展方向的大问题。

如果把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用教育体系来形容的话,深沪两个交易所的主板是“大学”,深交所的中小板是“大专”,创业板市场则是“中学”,即将开通的新三板市场是“小学”。三板(小学)和创业板(中学)是为那些处在建立、创业、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开办的,适用于为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平民”融资服务,相对门槛较低。

创业板开办之初,有人担心它会冲击主板市场,而主流观点认为,单只创业板企业的融资规模很小,用5000万最多两个亿即可点燃创业的火种。事实上,我们没有按每家最多两个亿给355个企业以IPO融资和上市的机会,而是仅培育出100个“高价宝宝”。创业板没有成为“平民中学”,而是成为了“贵族学校”。一头是严重的资金超募,另一头却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嗷嗷待哺。

第二,“三高”现象泯灭了创业激情。百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每家超募4.8亿元,若这4.8亿元为规避风险,均按深交所规定存于指定账号坐收资金收益,那么按目前各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为大户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5%~8%计算,一年可创利2400万元~3840万元,以百家上市公司平均股本为9300万股计,则平均每股盈利0.26元~0.41元。既然钱生利比创业来得如此之容易,创业板公司守着这么多钱不用干活,仅需稍动脑筋、科学理财就能提供0.26元~0.41元的每股收益,他们还会去艰苦创业么?只要去努力跑上市,一切问题都会解决。创业板成了不创即富板,从不到一年的时间即有33位高管非正常离职来看,本来是要点燃创业激情的上市,结果却可能泯灭了创业激情。

第三,影响监管效率。面对股民用如此高的市盈率和发行价创造出的创业板高价上市公司,其超募资金如何使用也使得监管部门和交易所花费了无数精力作出种种防范,例如要求超募资金只能用于主业,不得用于开展证券投资、创业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等;即使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银行贷款的金额,也规定每12个月内累计不得超过超募资金总额的20%。这开创了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行政监管之世界先河,也与监管体制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退一步说,企业把钱放在募集资金专号里闲置就一定比用超募资金还银行贷款、用超募资金去买办公用房替代租赁办公场所、用超募资金去设立子公司进行长期投资和PE投资合理吗?即使是要求超募公司的超募资金只能用于主业,那种超出募集计划、盲目扩充主业的资金运用就科学吗?事实上,企业不使用超募资金仅仅把其放在银行里吃息本身就是资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费,这同样是对投资人的一种变相风险。

我们认为,片面追求市场化和利益驱动是导致“三高”超募的原因。

究竟该如何看待创业板这种只把IPO询价放开,而不把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规模放开的这种发行体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需要有两只手,一只是为主的无形之手,另一只是为辅的有形之手,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获得上市机会的一部分人利用现有发行体制创富,而二级市场的股民却得不到健康股市给予的应有回报,这种发行制度需要我们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IPO融资上市公司的“三高”现象与承销商等中介机构的利益推动也是密不可分的。承销商发行一只创业板股票通常可以收到1000万左右的佣金,但如果超募一个亿则可多得5%至8%,即500万到800万的超募佣金,以百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超募4.8亿计算,平均每家承销商可多得高达2400万到3600万的佣金。如果再加上券商直投参与自己发行承销的创业板企业,其利益则完全和创业板IPO公司“三高”绑定到了一起。“三高”现象越高,承销商的综合利益就越大。发行体制存在的不足和券商利益驱动两大原因是助推创业板“三高”超募和创业板效率缺失的根本原因。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