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 “全流通”:A股市场正式进入全流通时代
与“双边市”相并行的是,伴随着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占比超过八成,我国股市将正式进入全流通时代。
刚刚结束的2009年,是名副其实的限售股解禁高峰年,在中国银行等多只大盘股限售股解禁的引领下,A股市场流通股市值首次超越非流通股市值,而随着工商银行约1 .24万亿市值的限售股解禁,A股市场流通股市值占比已超过60%。
已经到来的2010年,这一状况仍将进一步改变。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结果,到2010年年底,流通市值占比将接近90%,国内股市即将进入全流通时代。而西南证券的统计也显示,到2010年年底,限售股仅占到A股总股本的10.10%,A股市场接近全流通的状态。
根据西南证券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年涉及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共有766家,合计解禁股数为3791.15亿股,为2009年的53.65%;合计解禁额度为61015.13亿元,比2009年增加16.77%,占A股总市值的25 .62%,为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至2014年,10年中的最大解禁规模。
“2010年我国市场基本实现全流通,这是我国股市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市场运行方式将逐步向成熟市场靠拢。”国盛证券研发中心研究员肖永明如此表示。
根据国盛证券的研究,全流通市场将呈现出与非全流通市场不同的特点:首先,股份的流通范围扩大,市场供给格局将发生改变,持有解禁限售股股东将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成为筹码的重要供应者;其次,全流通背景下,个股分化将加大,优质企业将被更多投资者追捧,而劣质企业被淘汰的速度将加快;再次,全流通将使A股市场逐步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包括估值水平等也将逐步与国际市场看齐;最后,在全流通情况下,股权将更加分散,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下降,上市公司独立性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将得到改善。
全流通时代还将促进市场格局发生新变化。根据业界分析,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临,基金将迎来重量级的对手,包括私募基金、PE、大小非、财富客户、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合计掌握的筹码甚至超过公募基金掌握的筹码。所以,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临,基金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将发生改变,基金的话语权将经历旁落之忧。
另外,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高挺还从另外角度给出全流通时代的解释。高挺认为,“全流通将使市场估值波动比较小,A股溢价15%的现象可能会逐步消失,A股和港股由于基本面类似,估值可参考港股。”
聚焦3 “国际化”:国际板拓展资本市场新空间
继深市成功地推出了创业板以后,沪市在金融创新方面也加快了步伐。作为上海市政府和上交所着力推进实施的一项金融工程,国际板也给市场带来了诸多期待和想象。根据市场普遍预期,国际板在2010年推出的可能性较大。
据了解,国际板是指上交所专供海外注册企业(包括已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在A股上市挂牌而准备设立的板块。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3月13日发布的《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将进一步研究红筹企业回归A股市场以及推进国际板建设的相关问题,增强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2009年3月25日,上海建设“两个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规划获得了国务院批准,其中设立国际板也在其列。之后,证监会、上交所已经相继将国际板建设进程纳入了正式的工作日程。中国证监会专门成立了以副主席姚刚为首的工作小组,研究国际板的筹备工作。此时,国际板的意义已经不再限于红筹回归,而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有消息称,被称为“国际板第一股”的汇丰控股打算发行50亿英镑股票,相当于人民币545亿元。除了汇丰控股之外,包括通用电气(G E)、可口可乐、纽交所、淡水河谷、路透集团、恒生银行等在内的跨国公司都曾公开表示过对登陆上海国际板的浓厚兴趣。
2009年11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表示,国际板公司试点范围将是境外知名企业及红筹公司,官方对开放试点的公司会有较严格的条件,这些公司应有中国业务。
普华永道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陈朝光1月4日表示,上海国际板最早也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推出。根据筹备中的IPO资料统计,如果上海国际板顺利推出,今年内将有5家公司在国际板上市,总融资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
有分析人士指出,开设国际板不仅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化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金融业的方向。从未来形势看,全球资本加速流向中国,与其晚开放不如早开放。开得早、开得好就有先机,开得晚就可能错失良机。
对此,华生表示,开设国际板的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A股与海外市场毕竟有很大的差异,故一定要慎重。尽管华生倾向于国际板的推出时机已经成熟,但他同时表示,这应该是在两三年内,有一个从初期慢慢培养到发展的过程。并且这要与A股市场的国际化步伐保持一致,减少对A股市场本身的冲击。
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总监桂浩明也提醒说,无疑,推出国际板,将海外的优秀企业吸引到境内来上市,对于完善境内股市的上市公司结构、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令人无法回避的是,它的诞生也一定是有着两面性,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得不加以提防“应该承认的是,现在境内上市资源还很丰富,要满足众多企业的上市融资要求,资金供应还是很紧张的。而这个时候人为地将海外大企业也拖进来,只能是导致更为严重的资金紧缺,从而引发风险。” (张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