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明年放贷将避免过大波动
昨天,央行公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情况。会议提出,要研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金融风险。这是央行首次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中提出此概念。专家认为,这可能意味着更多的监管指标或将出现,对银行业影响深远。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对比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会后说明,货币政策委员会首次提出“要研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曾开辟专栏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银行只有在经济高涨时计提充足的损失准备,在衰退到来时才不至于因拨备不足而被迫紧缩贷款。逆风向调节作为一项跨周期的中性制度安排,就是要在经济衰退、银行资产收缩的阶段降低拨备和资本要求,以缓解信贷紧缩、平滑经济波动;在经济快速增长、银行资产扩张过快的阶段增加拨备和资本要求,以加强风险防范,提高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
“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只是作为学术讨论将这个概念提出来,现在货币政策委员会已经将此作为下一步政策的方向,意味着接下来可能有大动作。”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宏观审慎监管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升华。微观审慎更关注个体金融机构的安全与稳定,宏观审慎视角则更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鲁政委预计,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等指标在标准线之上有进一步提高或者更加严格执行,杠杆率等一些新的指标可能纳入监管范围。
■ 看点
明年信贷将均衡增长
在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上,加入了“管理通胀预期”的新内容,同时还强调了信贷的均衡投放,并明确指出,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避免过大波动。分析认为,2009年信贷增长大起大落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复苏,终端需求继续回升,出口将恢复增长,企业盈利明显改善,并进入温和通胀,达到2%-3%的理想水平。在这一情况下,预计宏观政策将会发生改变,在延续一段积极和适度宽松之后,将在2010年年中前后逐步实现正常化,即货币政策将逐步转向中性,2010年将加息1-2次,每次27个基点。
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数量巨大,造成下半年难以控制,2010年的情况将有所改变。在监管层强调“均衡放款,避免过大波动”后,2010年的新增贷款分布将比较均匀。
诸建芳认为,利率上升将使2010年票据融资下降,因此银行通过票据融资来扩大规模的能力下降,从而将使得信贷分布更加均匀。他预计,2010年全年信贷将增加17%-19%,即新增贷款7万亿-8万亿元。而央行也将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进行调控。(记者苏曼丽)
■ 相关
产能过剩企业融资将受限
本报讯 (记者苏曼丽)产能过剩的产业和企业在贷款和融资时将受到多重制约。央行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昨天联合下发《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产能过剩的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提供授信支持,同时禁止这些企业通过新发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其他方式融资。
根据《意见》,各金融机构对于符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符合银行信贷原则的企业和项目,要及时高效保证信贷资金供给。而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技术标准、项目资本金缺位的项目,不得提供授信支持,特别对属于产能过剩的产业项目,要从严审查和审批贷款。
这其中也存在信贷风险。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前日在一论坛表示,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由高碳向低碳转型方面,目前尚欠缺有效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政策,往往会导致转型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盈利能力下降,低碳经济有社会效应但缺乏经济效应,直接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也会上升。
昨天,一行三会也强调了加强信贷结构和信贷风险预警监测,抑制产能过剩和防范金融风险。《通知》要求银行,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贷款标准和贷款条件,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制度,对于出资不实、治理架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资金管理运用制度不健全的融资平台,要严格限制贷款,提高对各种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和政府背景贷款的信贷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