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恶化以及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悲观预期进一步增强,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特别是“十一”长假期间,多数重要商品期货如石油、铜、大豆等跌幅均达到12%以上。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期货监管部门采取了怎样的应对举措?国内期货市场表现如何?我国发展期货市场的出发点是什么?近几年来,国内期货市场在市场功能发挥方面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国内期货市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就这些众所关心的问题,日前《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彭俊衡。
国内期货市场积极应对
“百年一遇”的系统性风险
记者:近一段时间,证监会就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怎样的应对举措?国内期货市场表现如何?
彭俊衡:由于国内外商品期货市场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国际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向国内传导和蔓延。“十一”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国内期货市场出现了所有期货品种全线跌停的极端行情,随后部分期货品种出现了连续三个跌停的风险情况,个别品种还出现了两次连续三个跌停的情况。面对“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传递到我国产生的期货市场罕见的系统性风险,证监会认真分析研判国际国内期货市场形势,及时研究制定和果断启动风险处置预案,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平稳、有序运行。
从目前市场的运行情况看,这次由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所引致的期货市场罕见的重大系统性风险基本得到了有效、有序的释放,目前市场风险处于可测、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市场各有关方面和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舆论普遍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从10月6日开始到11月6日,全国期货行业客户穿仓(保证金全部亏损后仍有资金缺口)共计约1386万元,涉及的客户只有600多个,分别占有市场保证金总额和客户总量的万分之三和千分之一左右。最近一个月间,我国期货行业保持了持续、平稳、正常经营,客户新开户数量持续增长,期货保证金没有因为市场发生罕见的价格单边持续下跌风险而萎缩,相反却出现了明显增多的现象。9月底的全国期货市场的保证金总额为487亿元、客户总量为54万户,10月分别增加了13亿元左右和2.3万户。
境外期货业务持证企业在这次国际期货市场风险事件中的风险也基本可控,31家持证企业中仅有半数左右的企业持仓,且多以卖出套期保值为主,处于盈利状态,即使有亏损,现货的盈利也可以有所抵消。
记者:由此看来,国内期货市场虽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但仍保持了平稳运行,没有出大的问题。国内期货市场何以能够化解这次百年罕见的重大系统性风险?
彭俊衡:如果这样的重大突发风险发生在几年前,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很可能会出现一大批期货公司穿仓,危及市场和行业生存;客户出现挤兑,甚至还可能波及社会稳定。我国期货市场能够抵御这次罕见的重大系统性风险的严峻挑战,成功构建起期货市场经受住历史考验的“防洪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看,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来国内期货市场的系列重要举措及继之而来的相应变化。
首先,得益于基础性制度建设。
一是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市场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在总结期货市场近20年实践经验和全面梳理法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证监会积极推动期货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目前以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以证监会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体,并通过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和期货业协会若干规则细则予以体现落实,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是成立了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监控中心初步发挥了电子眼的作用,对客户保证金实施了集中、严格、实时的预警和监控,有效杜绝了挪用客户保证金现象的发生。同时,监控中心通过对银行、交易所和期货公司三方数据的核对,可以每日发现投资者可能存在的保证金不足的情况,及时发出预警,有利于各证监局核对相关情况。二是按照审慎监管的原则,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体系,每月统计分析期货公司的财务情况,及时掌握期货公司净资本及财务指标的变动,同时,时常开展专项检查,针对预警和不达标情况及时要求各证监局督促公司解决相关问题。
三是严格落实了期货开户实名制,保证了期货投资者的真实身份,有效防范了客户弃仓情况的发生,也为客户穿仓后期货公司能够及时、成功追保提供了便捷条件。
其次,得益于交易所强化一线监管。
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各期货交易所在“十一”长假前全面提高了各期货品种的保证金标准,并提示会员及投资者注意市场风险。依据期货交易所的《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当市场出现连续3个同方向的涨跌停板时,期货交易所可以采取强制减仓或调整涨跌停板幅度等方式化解风险。在面临“百年一遇”的系统性风险面前,经过综合权衡利弊,各期货交易所对出现连续3个跌停板的期货合约集中统一采取了强制减仓措施,这对于此次迅速有效化解风险、控制住风险大面积蔓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得益于中介机构抗风险能力增强。
期货公司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规范经营的程度和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增强是成功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从2007年开始,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和证券公司开始收购期货公司,由此期货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增强了财务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近年来处置期货公司和扶优汰劣的政策引导,资源向规范经营、资质优良的大期货公司聚集,在163家持续经营的公司中,目前排名前30位的期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左右。一年来,在期货公司实行的首席风险官制度,是落实监管部门风险控制要求的重要保障,使期货公司的规范经营程度大大提高。
目前,过去诸如挪用客户保证金等市场顽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截止今年10月,全国期货公司总资产149.1亿元,净资产133.7亿元,分别是6年前的2.1倍和2倍。今年前10个月,期货全行业盈利5.13亿元。可见,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这一切都在这次风险处置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证监会也严格执行了市场退出机制,关闭了13家期货公司。近年来,通过推动重组,动用投资者保障基金、行政处罚、吊销牌照等方式成功处置了近30家风险期货公司。
此外,结合股指期货筹备工作,我们近两年开展了持续深入的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绝大部分客户都没有满仓操作,投资者队伍的不断成熟是我们成功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之一。
最后,得益于全面协作的科学工作机制。“五位一体”各方密切协作、凝聚合力,形成了科学、快速、高效化解处置风险的工作机制,在重大系统性风险化解的整个过程中,证监会准确研判市场形势、科学果断进行决策;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为决策提供全面、科学的基础数据支持;各期货交易所统一采取强行平仓等风险控制;期货业协会汇总分析会员风险情况,及时进行风险提醒。实践表明,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重大突发风险处置中,这一套风险防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是行之有效的。
服务于国民经济是发展
期货市场的根本目标
记者: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发展期货市场的出发点或者说根本目标是什么?
彭俊衡: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一方面,期货价格通过买卖双方充分竞争形成,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现货市场未来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具有前瞻性、透明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定价的基准价格。另一方面,在期货市场建立和未来现货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头寸,无论之后期货和现货价格如何变动,期货合约到期时,期货和现货市场的损益均可抵消,市场参与者达到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发展期货市场的根本目标是: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于国民经济稳健快速发展。而且,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具有必要性。
记者:为什么说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具有必要性?
彭俊衡:之所以说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具有必要性,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期货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发现功能使之在一些领域市场中已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方式。
二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商品消费和进口大国,利用期货市场功能指导经营、规避风险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非常必要。2007年,我国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和消费国,第一大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一大粮棉油生产量和消费国。期货相关现货企业和农业企业开始利用期货价格进行贸易谈判,利用期货对冲机制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在促进现货市场流动秩序建立、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期,境内一些套期保值的企业纷纷反映,是期货市场让他们成功避开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冲击,如果没有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可能早就发生了资金链的断裂和生产停止。
记者:证监会在促进期货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彭俊衡:证监会按照“引导现货企业入市套期保值,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指导思想,指导和督促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举办了“期货大讲堂”、“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宣传期货知识,加强期货价格信息服务,大大地促进了市场功能的发挥。
现在,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基本都参与期货交易,中小企业的参与面也在不断扩大。例如,江西铜业、中国铝业等国内铜铝生产加工骨干企业,以及大量的家电,如美的集团等入市开展铜铝的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中粮集团、吉粮集团、九三油脂都参与粮食和油料期货交易;中纺集团、中棉工业、新疆建设兵团等参与了棉花期货交易;山东黄金、中国黄金集团、山东招金等黄金骨干企业成为黄金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主力;中油燃料油公司、中国联合石油公司等参与燃料油套期保值业务;路易达夫、嘉吉等国际大型粮食企业也通过期国内合资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农产品期货交易。
记者:近几年来,国内期货市场在市场功能发挥方面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趋势如何?
彭俊衡: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中国证监会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期货市场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我国期货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稳健运行的良好势头,并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期货市场质量与规模不断提高,产品创新有序推进,市场功能逐步发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能力稳步增强。与6年前相比,目前的期货市场投资者开户数增长了7.3倍,客户保证金增长了6.8倍。国九条发布后,我国期货市场先后上市的期货交易新品种是原有品种的近2倍。此外,也进一步深化了股指期货筹备的各项工作。
第二,期货公司规范经营意识明显增强,规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本实力不断壮大,行业结构逐步优化,已经成为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同时,期货公司服务现货企业套期保值的能力不断增强,开始主动上门服务现货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为企业管理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专业支持。
从2007年开始,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和证券公司开始收购期货公司,由此期货公司增资扩股、增强了资本实力和财务抗风险能力。去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共有102家期货公司进行了股权变更和增资扩股,证券公司参股、控股的期货公司达到61家。截止今年10月,全国期货公司共有163家,期货营业部612家。期货公司总数从6年前的190家减少到目前正常经营的163家,优化了行业发展格局,同时在政策引导下,资源向资质良好的大期货公司集聚,6家期货公司到香港设立子公司。
今后期货监管的工作要点
及拟将采取的主要措施
记者:为了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的风险防控与化解能力,促进期货市场功能更充分发挥,今后期货市场监管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拟将采取哪些主要举措?
彭俊衡:在当前期货市场同时面临重要改革机遇与挑战的情况下,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商品期货市场安全运行,在做深现有品种的同时,稳步推进期货品种创新,促进金融期货市场平稳起步,不断推动我国期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新形势下,期货市场内在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强化对期货市场运营的监管。加强跨市场合作,同时期货交易所要按照三公原则,严肃市场纪律,维护市场秩序,防范市场风险,不断提高期货市场内在运行质量。根据社会经济和现货市场的发展状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期货品种的合约和相关业务规则,创新交易、结算和交割机制,使期货市场更加贴近现货市场,便于现货企业进行套期保值。
二是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产品结构。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主要是场外衍生品市场出现了问题,场内期货市场运行平稳,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国际期货市场的经验,稳步推进期货品种创新,使期货市场的覆盖面更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稳步推进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商品期货和新品种上市,要加强金融期货研究开发,深化完善股指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为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积极创造条件。深入探索农产品期货运作模式,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期货品种定价功能和套期保值发挥情况的全面评估,深入分析研究影响现有产品功能的因素,做深现有品种。
三是适时启动期货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根据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对其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公司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通过分类监管,加大对资本实力强、风险管理能力强,经营管理规范的期货公司的扶持力度,加快期货公司结构调整。
四是进一步明确期货公司功能定位,引导期货公司发展成为专业的期货经纪商,研究探索期货公司中介模式,支持期货公司服务现货产业、服务企业套期保值。在风险控制制度完善,监管可覆盖的前提下,鼓励优质期货公司围绕主营业务开展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探索改善期货公司盈利模式的有效路径。
五是研究期货市场相关法律政策,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培育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和流动性,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套期保值的需求。满足广大现货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需要。并且探索适应期货市场发展需要的中介服务体系。
六是继续加强期货市场的宣传培训,加强对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舆论的引导,全面、公开、客观地对期货市场所特有的发现价格、套期保值功能进行报道,消除对期货市场的误解,逐步树立起期货市场的指导生产、规避风险的理念。
七是全面开展对外开放政策成效的分析和评估,完善并有效实施对外开放等战略,有序推进我国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对外开放,积极研究各类资质较好、经营规范的期货公司开展境外期货代理业务的途径和办法。
八是加强与有关部委的沟通和协调,解决相关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瓶颈问题,例如涉农企业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面临的资金缺乏的突出问题。(作者:郝春明)
|